2024年04月29日 星期一
追求战略自主 欧盟说易行难 从“卡舒吉报告”解密看美沙关系
第22版:新民环球/论坛 2021-03-04

从“卡舒吉报告”解密看美沙关系

钮松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研究员 钮松

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近日公布了沙特阿拉伯籍记者卡舒吉遇害案调查报告,认为沙特王储批准了“俘获或杀害”卡舒吉的行动。分析人士认为,此举可能导致美国和沙特关系发生一定程度的倒退。

拜登政府为何在此时公布这份报告?此事又将对美沙关系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请专家为您详细解读。 ——编者

1

美两党政治博弈惯性推动卡舒吉事件调查报告公布

问:美国政府为何选择在此时公布卡舒吉事件调查报告?

答:2月26日,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公布了卡舒吉事件的解密评估报告。此前,国际社会充满各种揣测,甚至有观点认为美沙关系将由此跌入谷底。对于拜登执政时期的美沙关系走势,国际舆论总体上呈现悲观态度。拜登政府此时解密卡舒吉事件的评估报告并非事发突然,而是经历了一段较长时间的酝酿。

解密卡舒吉事件报告,是美国政党政治博弈的惯性使然,初始动机是民主党以国会为舞台对特朗普政府展开政治反制。

特朗普当选总统是美国政治史上的“黑天鹅事件”。就中东政策而言,特朗普毫无顾忌地表现出“拉偏架”的态势,一方面全力偏袒以色列,尤其是在耶路撒冷问题上极大突破长期方针,另一方面对伊朗实施超强遏制与极限施压,在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与重启单边制裁上肆无忌惮。此外,特朗普瞄准沙特身为美国铁杆盟友,与以色列和伊朗均保持公开敌对状态这一特殊且关键的角色,通过强力塑造和渲染伊朗“威胁”,使得沙特和以色列不断走近,结果是美国通过整合沙以两大中东盟友,对伊朗形成进一步合围之势。正因如此,特朗普政府对沙特的政治体制保持了极大的容忍度。

卡舒吉是跟特朗普大唱“对台戏”的《华盛顿邮报》记者和专栏作家,时常对沙特王储及沙特政府进行激烈挞伐。沙特方面早已对卡舒吉心存愤怒,而特朗普也毫不掩饰对卡舒吉背后的《华盛顿邮报》的仇视态度。正因如此,2018年10月,卡舒吉在沙特驻伊斯坦布尔总领事馆内神秘消失并最终确认死亡后,特朗普政府极力对此事件进行冷处理。

民主党方面自然不会放过这一打击特朗普政府的契机,呼吁对此事件进行彻查,并在中期选举后利用掌控众议院的优势继续推进。但在特朗普总统任内,民主党就卡舒吉事件调查的动议事实上并无进展。美国在力推阿以和解上不断跃进,离不开沙特的默许态度,背后则是特朗普政府与沙特之间的复杂利益关系。

拜登上台后,围绕卡舒吉事件的政党政治博弈进入了新阶段,民主党政府秉持的传统“人权外交”色彩正在逐步回归。尽管民主党打“卡舒吉报告解密牌”的最初矛头是针对特朗普政府,但在特朗普下台后,对民主党及拜登政府而言,确保该事件调查的有始有终依然大有裨益。一方面,拜登政府可以削弱事件背后原本过于浓厚的党争色彩,另一方面又可以顺势将其作为在中东推进人权外交的突破口。总之,民主党以解密卡舒吉事件报告为武器,尽管在特朗普执政时期和拜登执政时期有着不同的诉求和目标,根本目的还是为美国政治服务,而不是追求客观公正揭示卡舒吉事件本身的是非曲直。

2

报告“雷声虽大雨点小”不会颠覆美沙盟友关系

问:卡舒吉事件调查报告公布,将对美国与沙特关系产生怎样的影响?

答:卡舒吉事件解密报告认定沙特王储批准“俘获或杀死”卡舒吉。该结论基于此种推断,即沙特安全与情报机构处于王储的绝对控制之下,在没有得到其授权的情况下,“进行这种性质的行动的可能性较小”。总体来说,此次卡舒吉事件报告解密可谓“雷声大,雨点小”,相较于两年多前国际舆论针对该事件一哄而上的纷议而言,该报告的结论并无新意,立论逻辑也并非无懈可击。最关键的是,美国并不打算将王储列为制裁目标,释放出“点到为止”的明确信号。

从美沙关系史来看,两国经受住了战争与危机的重重考验,逐步形成较为稳固的盟友关系。现代沙特王国20世纪30年代初便与美国建立了紧密的经济联系,这是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大萧条”的直接结果。美沙关系的开启早于沙特大规模开采石油的时代,并非一开始便带有浓厚的石油气息。二战期间,美沙政治关系得到飞速发展,1940年两国正式建交,1945年2月,罗斯福总统与伊本·沙特国王的“昆西”号巡洋舰谈话实际上开启了美沙70余年的盟友关系。尽管战后美沙在以色列国问题上存在结构性矛盾,特别是经历了1973年石油危机的挑战,但总体上来说,沙特是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战略支柱。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爆发,美沙军事关系更是突飞猛进,此后,美国利用海湾战争在沙特等国大规模驻军。“9·11”事件后,美沙关系遭遇美国国内舆论的普遍质疑,但在两国政府的共同运作下,美沙关系平稳渡过难关。

尽管当前拜登政府在对美国中东政策进行调整与重塑的过程中,在卡舒吉事件上“炒剩饭”,试图通过“敲边鼓”的形式来对沙特方面施压,但不会从根本上撬动美沙关系的全局。

美国并非卡舒吉事件的相关方,该事件对美沙关系的负面影响亦远不及“9·11”事件。拜登政府利用此报告也是为了助力美国在中东地区打造更为平衡的外交模式,进一步压缩沙特对美议价空间,是对美沙关系的适度“校准”,是两国关系“再出发”的新起点。而且,美国也不得不对巴林、阿联酋、阿曼、科威特、伊斯兰合作组织与伊斯兰世界联盟的“挺沙”态度有所顾忌。卡舒吉事件注定只会是美沙盟友关系中的一个“小插曲”。

3

拜登中东政策仍在“试水期”呈现特朗普奥巴马双重印记

问:拜登政府的中东政策将具有哪些特点?

答:与具有极其鲜明个性的特朗普所不同的是,拜登能够获得民主党内普遍接受,正是得益于相对平和甚至缺乏棱角的个人色彩。因此,拜登政府的中东政策不会像特朗普政府那样充斥着浓郁的个人风格,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针对特朗普政府的有限“拨乱反正”。卡舒吉事件报告的出台便是拜登政府调整美国中东政策的切入口之一。

特朗普政府在执政的四年间深耕中东,在诸多问题上“踩红线”“破底线”,促成了诸多既成事实,也造成了中东地区政治的体系性变迁。相较于特朗普政府的“逢奥必反”,拜登政府则显得相对温和,在中东政策上试图缓和特朗普政府的激进举措,同时恢复奥巴马政府时期的有效做法。

具体而言,拜登政府的中东政策试图建立在一定程度的“去特朗普化”与“回归奥巴马”的艰难平衡基础之上,重塑一个国际社会更加熟悉的“传统美国”,并且这个“传统美国”带有强烈的价值观取向。卡舒吉事件报告解密远未触及美沙关系的基石与根本,这一方面是因为美沙盟友关系的盘根错节,另一方面则由于拜登政府的中东政策仍在“试水期”,在诸多层面只能是浅尝辄止。

具体来看,拜登政府中东政策调整所锁定的目标与特朗普政府如出一辙,仍旧是伊朗、以色列与沙特。首先,在美国对沙特政策上,卡舒吉事件报告解密只是美国对沙政策调整的内容之一。此前,拜登政府宣布停止支持沙特在也门的军事行动,并任命新的也门问题特使兰德金敦促有关各方停火。2月16日,拜登政府更是撤销了对也门胡塞武装的恐怖组织认定。也门是沙特与伊朗博弈的重要战场,从也门问题到卡舒吉事件报告,反映了拜登政府的对沙关系正在降温。

其次,在美国对伊朗政策上,拜登政府释放出重返伊核协议的信号与前置条件等诉求。尽管美伊之间仍有较大分歧,但双方毕竟存在达成新共识的共同愿望。然而2月25日拜登下令空袭叙利亚境内伊朗支持的民兵组织,令美伊关系再起波澜。

最后,在美国对以色列关系上,拜登政府明显对以色列有所冷淡。特别是在以色列面临大选的关键时刻,美国极力回避成为内塔尼亚胡政治资本的可能性。直至2月17日,拜登总统才首度与内塔尼亚胡总理通话,以色列方面喜形于色的背后仍难掩巨大的心理落差和对两国关系的隐忧。

总之,拜登政府的中东政策调整,在“破”的上面已经打出系列“组合拳”,但在“立”的上面仍有较长的路要走。目前来看,拜登政府在中东诸多事务上的四面出击乃至相关政策上的相互矛盾,反映了其中东政策仍在“塑形期”,在一定时期内仍会呈现出特朗普与奥巴马的双重印记,也会在价值观外交与实用主义诉求中持续左右摇摆。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