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5日 星期日
曲水善湾  打造美丽吴江样板区 方腾 “植物猎人”的“花卉王国” 寻找“公约数”共当“尖子生”
第10版:长三角/示范区 2021-03-23
这个研讨班里,沪苏浙皖干部比着学、互相学

寻找“公约数”共当“尖子生”

本报记者 杨欢

来自沪苏浙皖的干部们一起上课,会擦出怎样的火花?近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第一批制度创新经验复制推广研讨班(第一期)开班授课,沪苏浙皖四地干部齐聚淀山湖畔。

课堂上,南京和镇江的干部是“同桌”,金山和嘉兴的干部是“前后桌”,嘉定、昆山、太仓的干部在一个讨论小组里,座位安排别有深意。长三角人聚在一起,求知欲旺盛,不仅课堂上全神贯注听,课下还拉着老师请教。用江苏省镇江市发改委副主任史健洁的话来说,“大家的学习热情太旺了,课堂上学,饭桌上学,争分夺秒地进行交流。”

争分夺秒学 交流不停歇

翻开培训手册,为期5天的研讨班,每天的行程都安排得很充实,围绕统一规划管理、联合生态保护、联合立法保障、统筹土地管理、要素自由流动与财税分享、公共服务政策协同等话题进行专题授课。干货十足,收获满满。

“老师们把一年来的创新实践成果快速推演了一遍。在课堂上,我们听到了最硬核的声音:公共服务配套要最高标准,环境‘三统一’要最大公约数,企业项目核准要最大限度下放权限。这5天里,我们学到的,不是过去时,而是进行时。”结业仪式上,史健洁作为来自江苏省的学员代表发言,她表示,示范区的制度创新成果将对长三角乃至更大范围的区域一体化实践提供样本。这条改革创新之路会越走越顺、越走越宽。

“四地学员交流的机会很难得,大家都非常好学。乘大巴车去教学参观的时候,安徽省教育厅发展规划处四级调研员张秋田坐在我旁边,我俩一直在聊未来能开展哪些跨域合作。”史健洁告诉记者,学员们渴望“吃透”示范区的制度创新成果,想把好的经验带回去复制推广,为此自发开展了若干研讨。食堂里每次用餐,就像一场接一场的沙龙,大巴车的座位,就是一排又一排的讨论。

带着问题来 一同找答案

史健洁所在的研讨小组里,组长是浙江省发改委长三角处副处长毛访蒲。他带着问题来参加培训:一体化示范区哪些经验具有示范性和复制意义?复制推广过程中又要注意些什么,才能做到因地制宜?在研讨交流中,毛访蒲当起了“义务辅导员”,和组员们一起寻找答案。

“一体化示范区首批制度创新经验的复制推广,为我们推进毗邻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打开了‘一扇窗’。”在毛访蒲看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先解决了思想共识的疑虑和分歧,通过实践探索一体化发展路径、呈现一体化发展成果,最终告诉大家一体化发展怎样干可行。“我们要强化‘基础共建、功能共享、发展共赢’的共识,从单边发展转向融合发展。而且要建立规划衔接机制、完善工作对接机制、探索税收利益分享机制,以及深化协同立法机制。”

做到不偏科 下好一盘棋

正如每个学校都有“风云人物”,研讨班上也出现了不少“高人气同学”。近期,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成为热点话题。上海市虹桥商务区管委会研究室四级调研员毛翔宇因此成为研讨班上的小“网红”,学员们争相拉着他交流。此外,记者注意到,学员名单职务一栏里,“临港新片区”“虹桥商务区”“G60科创走廊”等频繁亮相的“热议词”也都榜上有名。

“我们上海学员的来源很丰富,既有示范区执委会的,也有来自临港新片区和虹桥商务区的。之前大家各自埋头干事,如今聚在一起,交流中碰撞出新的火花。”上海市松江区科创办副主任宋苏伟感慨,培训最大的收获,是让他视野变得开阔,能够站在宏观层面理解国家战略。

宋苏伟做了个形象的比喻:“大家日常工作中各有特色、各有侧重,通过这次学习,要努力做到不偏科。就像学生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们也要兼顾其他,互学互鉴。只有点连成线、线连成面,才能下好一盘棋。上海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起到龙头带动作用,沪苏浙皖一起当尖子生。”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