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8日 星期一
风清景明思念长
第4版:新民手绘 2021-04-04

风清景明思念长

手 绘/ 邵晓艳

今天正式进入二十四节气里的清明,也迎来了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在二十四节气中,清明是唯一一个和节日合一的节气。这既是扫墓祭祖、缅怀先人的日子,也是赏春踏青、亲近自然的美好时节。

“万物归春,春天是播种的季节,祈求祖先保佑风调雨顺,古代就有春祭的传统。它既是一个追忆和祭奠先人的肃穆日子,也是人们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节日,其规模之宏大,差不多仅次于春节。”华东师大民俗学博士游红霞说,感恩自然、感恩祖先是寒食清明的基本主题。其形式表现为扫墓踏青,是与中国儒家文化代表孔子的文化创造密切相关的。孔子与弟子暮春踏青,尊奉自然的和乐精神,成为清明节的主题,而扫墓也是基于孔子及其弟子的创造。有人认为,孔子葬母,率先兴起坟墓的葬俗。有墓才有扫墓之习。而其弟子子贡为孔子守墓三年,则进一步强化了墓葬规则。

清明从节气演变为节日,跟寒食节直接相关。清明是寒食节结束的日子。南宋《梦粱录》卷二:“寒食第三日,即清明节。”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七也有类似说法。

清明有吃青团的习俗。上海嘉定区博物馆副研究员陶继明说,上海嘉定一带吃青团是流传进来的风俗,本地人喜欢在清明时节吃馄饨,荠菜肉馅为最佳。上海人还喜欢春天吃汤团,分甜口和咸口。无论是裹馄饨还是包汤团,都是要全家一起动手的,这也是清明节举家共祭祖先的一次大团圆。

清明未必“雨纷纷”

提到清明,许多人最先想起的是唐代诗人杜牧那句广为传诵的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据考证,杜牧写这首诗时正候任池州(今安徽池州)刺史,那么,这句描写长三角区域清明天气的诗句,是否真的反映了清明气候的全貌?实际上,上海的清明和“雨纷纷”并非100%的“绑定”关系。

据气象资料显示,上海的清明节气平均气温上升较明显,但平均降水量和雨日反而略有减少。从1988年至2018年的30年里,上海清明当天有18年无雨,12年下雨,全天不下雨的概率为60%。如果以白天时段(8时至20时)统计,不下雨的概率高达80%。也就是说,清明节,上海大概率不下雨。那些下雨的年份里,多数下的也是小雨或中雨。今天,申城也与“雨纷纷”无缘,以阴到多云的天气为主。

清明有三候。一候桐始华:白桐花开,清芬怡人。二候田鼠化为鴽:田鼠因为阳气躲回洞穴,而鸟类纷纷活跃。三候虹始见:雨后彩虹出现。

预防血压波动 当心花粉过敏

清明节气,阳气旺盛、阴气衰退,万物吐故纳新。华东疗养院的陈婷丽副主任医师提醒说,这一段时间是高血压的易发期,此季节乍暖还寒,温差波动较大,加之雨水增多,人的血管易痉挛,血压也易波动。因此,高血压患者更需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清明是赏花踏青的好时节,但要注意预防花粉过敏导致的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及皮肤病。首先应尽量躲避花粉,加强个人防护,防止吸入致敏花粉。出外赏花的人们,最好避开花粉高峰时段,敏感人群在出门前30分钟可先服用抗敏药物,携带口罩备用,并穿着长袖衣物,避免直接与过敏原接触。回家后要注意身体清洁,将残留在皮肤、头发上的花粉彻底清除。

今天,你吃青团了吗?

青团,江南地区的传统特色小吃。青团之所以长得碧青油绿,是因为在糯米粉里加入了艾草汁,内里包裹各式馅料,软糯可口,带着清香,从色彩到口感都有着春天的味道。

策 划/ 沈敏岚 王欣 朱晓昆 文 案/ 王蔚 马丹 左妍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