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洒水车,将落下的果毛集中冲到路边 杨建正 摄
衡山路上,飞絮铺了一路 本报记者 张龙 摄
这几天,上海街头又开始下起了春季特有的“毛毛雨”——令市民烦恼的悬铃木进入了“飞絮季”。记者从绿化部门获悉,去年首次试点的果毛物理冲刷技术效果良好,今年已再次使用。同时,剥芽降絮、药剂实验等探索也在继续进行。
吹毛车队深夜上街
去年,徐汇区的衡山路等路段,首次出现了深夜“吹毛”车队。今年,这支“四件套”车队再次现身,在交警部门的协助下,利用深夜车流不多的“空当期”,通过“吹冲刷”手段来消除飞絮。
第一辆高射程风力机上有着巨大的风筒,对准树枝将成熟果毛吹落。第二辆喷雾抑尘车能喷洒出细密的水雾,用水雾将果毛粘住、裹紧,快速降落到地面。第三辆高压洒水车,将落下的果毛集中冲到路边。最后压阵的是清扫车,将路面清扫干净。
绿化部门表示,去年上海参照南京等兄弟城市的做法,首次尝试对市中心的悬铃木进行物理冲刷,试点区域包括徐汇、黄浦、长宁、杨浦等。由于除絮效果较理想,今年光徐汇区的作业范围就增大至少一倍,涉及区内的47条道路的7751棵悬铃木。
药剂防控也在试点
数据显示,在上海中心城区,悬铃木占所有行道树总量的7成。每年4月,悬铃木果实开裂脱落,大量果毛飘落,带来了“飞絮雨”。虽然这是树木生长的自然规律,但绿化部门每年都在使用各种手段,降低飞絮对市民生活造成的影响。
据悉,物理冲刷主要适用于中心城区过于高大、无法通过人工上树进行果球修剪的悬铃木,或者限于道路条件不适合开展人工修剪的悬铃木。与此同时,绿化部门近年来也在探索其他手段减少飞絮。
比如,去年本市印发《上海市行道树悬铃木果毛防控管理技术导则》,明确修剪控果、物理冲刷、药剂防控等防控技术的具体做法。这也是国内首个专门针对悬铃木果球防治的规范,提出能通过修剪降低果毛影响的悬铃木,应主要以修剪为主;对于不具备修剪作业条件的悬铃木,宜采取物理冲刷和药剂防控的措施进行控果。
又如,在药剂防控方面,一般在3月中下旬进行,包括树干注射、全株喷洒等,目前处于试验阶段,药理反应需长期观察才能得出结论。目前,科研人员正抓紧“临床”试验,希望未来能推广应用。
避开飞絮高发时段
绿化部门提醒,市民近期出行尽量做好防护措施,可以采用“一穿二戴”的方法,即“穿长袖、戴口罩、戴防护眼镜”,基本能避免果毛飞絮带来的影响。
一般上午10时至下午4时是飞絮的高发时段,过敏体质的人尽量避开这个时间段外出。若飞絮不慎进入眼睛或接触皮肤导致发痒,切记“不慌、不揉、不挠”,立即用干净凉水冲洗或湿纸轻轻擦拭,亦可用湿毛巾冷敷。如果出现严重过敏,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在飞絮季,容易敏感的人群应该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维生素E,可以吃一些小白菜、西红柿、胡萝卜、柑橘等。
本报记者 金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