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九岁的朱建明挥拍上阵 本报记者 李铭珅 摄
新民晚报红双喜杯乒乓赛在上海市体育宫开打 本报记者李铭珅 摄
春暖花开的日子里,今晨的上海市体育宫,奏响乒乓的春日交响曲,2021新民晚报红双喜杯迎新春乒乓球公开赛在这里开打。
7岁的小朋友,勇敢地站上人生第一个乒乓赛场,不畏困难、勇敢挑战;69岁的老球友,再度欢聚在此,一年一次收获满满的幸福;同新民晚报红双喜杯的不解之缘,每一个人都有一则温馨而精彩的故事。
最年长的参赛者偷师世界冠军
用今天的比赛给自己追随了多年的“乒乓春晚”收官,69岁的交大退休教师朱建明摩拳擦掌。
一件穿了多年的运动短衫,胸前印有交大两字,是他参加晚报红双喜杯的幸运衫。“我打球动作难看了点。”一上来,朱建明谦虚地说。
在崇明岛长大的朱建明,从未接受过专业训练。学校里只有一张旧球台,每天下课后他和同学们抢台子用,哪怕只发两个球,对他来说也是幸福的事。17岁时,他去外地参军,在部队里担任军体教员,带领乒乓队参加当地比赛。“我成了运动员的陪练,渐渐地水平提高了不少。后来我也干脆同他们一起参加比赛,竟然有一次拿着光板还把第三名打败了。”那段回忆,令他格外自豪。
转业至交通大学后,朱建明更是如鱼得水。“我们交大水平最高的就是世界冠军丁松了,他是校队的总教练。”朱建明几乎天天去观摩球队训练,在边上边看边学。平日在交大乒乓房里,他不仅和老师切磋球技,还会向年轻的学生们发起挑战。尽管他已经退休多年,但每天去交大打球,是雷打不动的习惯。昨天,他还去球馆进行赛前特训。
在世界冠军的影响下,朱建明的乒乓技艺又有了质的飞跃。过去几年,他连续参加新民晚报红双喜杯,最好成绩是闯入64强。今天,他的对手中还有来自日本的能濑徹,这也是晚报杯的老朋友,朱建明此前还没跟他交手过。他表示:“能来晚报杯参赛的,水平都很高,即便是一轮游也没关系。最后一次参赛,总要留点美好的回忆。”
最年幼的参赛者在赛场上长大
小小的个子,却有着不服输的表情,出生于2014年的魏德文是本届比赛年龄最小的运动员。这是他第一次站上新民晚报红双喜杯的赛场,不过,他同赛事的渊源,可要追溯到婴儿时期。
8个月的时候,魏德文就坐在婴儿车里,跟着妈妈张瑜来到了新民晚报红双喜杯的现场。妈妈是华东理工乒乓球俱乐部的教练,这场乒乓盛会,华理俱乐部每年必须参加。所以说,晚报杯陪伴着魏德文慢慢长大。等到会说话了,每次来到现场观战,魏德文还是大哥哥、大姐姐们最得力的后援,为他们加油打气,与此同时,乒乓球的种子,在他心中生根发芽。
今年的新民晚报红双喜杯,魏德文首次参加比赛,他在乙级C组的序号是1号,是该组别第一个报名的选手。组里的对手都是妈妈带过的学生,比他大了整整7岁,身高也相差近40厘米。赛前一晚,小德文有点打退堂鼓,妈妈鼓励他:“你就去见识一下,和哥哥们玩玩,重在参与。”今天来到现场,小德文还真有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绝不向曾经给他喂球的哥哥们求饶。
“站上赛场,就是胜利,输赢不重要。”张瑜说,“每一名运动员,首先一定是从输开始,能输得起,未来才能赢得了。”
16年前的亲历者见证赛事壮大
首届新民晚报红双喜杯迎新春乒乓球公开赛,在2005年上海世乒赛倒计时100天之际,应运而生。上海市乒协主席陈一平见证了赛事的诞生、发展和壮大。2005年,他担任世乒赛筹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是首届新民晚报红双喜杯筹划工作的参与者。退休后,他继续活跃在乒乓赛场上。每次和各地乒协分享工作经验时,他总是自豪地说,新民晚报红双喜杯是上海的“拳头产品”。
国际乒联终身名誉会员姚振绪也来捧场。“现在大家都太幸福了,能一年一聚,参加这么大规模的盛会。我小时候也在这里比赛过,影响力远不及现在……”定居北京的姚振绪很羡慕老友徐寅生,“他在上海总有这么多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还时不时上场打两下,我要向他学习。”
赛场上,高颜值的“彩虹球台”吸睛无数。据上海红双喜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楼世和介绍:“这是红双喜用最新工艺打造的彩虹球台,在此次比赛中可是首秀!”球台使用了更为环保的镶嵌工艺。参赛选手能在彩虹球台上挥拍,体验一把国际大赛的感觉,有福了。
本报记者 陶邢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