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1日 星期六
广告 “紫色瀑布”挂满园 多水多岛多桥“藕遇”美好湿地 咖啡为媒  让城市更有活力
第4版:上海新闻 2021-04-10
长宁咖啡文化节开幕 三位大咖畅谈海派咖啡文化和城市精神

咖啡为媒 让城市更有活力

“我眼中的长宁和咖啡文化”主题访谈中,王丽萍(中),徐锦江,阎华(左)一起畅谈咖啡文化与城市精神 本报记者 王凯 摄

昨天,长宁咖啡文化节在新晋文创打卡地上生·新所开幕。在开幕式上举行的长宁区新时代文明实践“长三角名家名作进长宁”首场活动——“我眼中的长宁和咖啡文化”主题访谈上,王丽萍、徐锦江、阎华三位文化界名人一起畅谈咖啡文化和城市精神,激发听众共鸣。

咖啡店里看人生百态

活动一开场,两位嘉宾首先分享了他们和长宁的缘分。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作家徐锦江在愚园路上生活了30多年,在长宁居住了50多年。他说,“一个城市要有吸引力,除了可游可赏外,一定还要可居可住,这才是真正城市发展的未来,其中咖啡店能够起到正向作用。”他认为长宁的社区氛围十分宜居,希望“住在长宁”成为长宁着力打造的形象品牌。

国家一级编剧王丽萍居住在长宁。她说长宁给了她很多灵感和热情,她对长宁非常有感情。她喜欢在咖啡店写作,看人生百态,丰富她的剧本。王丽萍认为,咖啡店是城市经济发展活力的表现,同时也是城市精神的一个缩影。她走访过很多长宁区的社区工作者,通常都约在咖啡店,可见咖啡文化已经成为很多人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另外,咖啡店经常会有环保活动。她记得,有位社区干部带着自己的咖啡杯来咖啡店,“从细节上就能看出一个人的品位、修养和生活方式,采访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更深入一步。”

徐锦江认为咖啡文化是全人类共同创造的文明,“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现在推广咖啡文化,表明我们对开放充满了信心,充满了决心。”著名节目主持人阎华谈到,上海作为全世界拥有咖啡店数量最多的城市,怎样让这么多有文化气息的咖啡馆能持续发挥好它的文化属性,将现代休闲方式和文化理念融入咖啡之中,需要各方齐心协力。

让愚园路建筑可阅读

上海汇聚了众多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优秀建筑,这些建筑积淀着这座城市的精神品格与时代风貌。愚园路就是一个有着100多年历史的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徐锦江在他写作的《在愚园路上》一书中写道:“一条成熟的路会是一种文明,而一种路的文明能够滋养一种人。”他以愚园路为例,谈了咖啡文化与“建筑可阅读”之间的关系。他还介绍了自己总结的品味愚园路五步法——荡马路、穿弄堂、进客堂、听故事、有感悟。“通过这个五步法,可以真正让‘建筑可阅读’产生一个非常正向的意义。愚园路上有很多特色咖啡馆,五步法中,咖啡馆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歇脚’和交流的场所,是非常好的社交空间和文化空间,能够把愚园路串联起来。”

谈到建筑可阅读,王丽萍提出要提升咖啡馆品质,让其更有书香味,在咖啡馆里更多注入人文因素,更多表现文化内涵,是很值得去开发提升的一件事。

促时尚创意产业发展

近年来,长宁区着力打造上海虹桥时尚创意产业集聚区。以上生·新所、愚园路、新华路、武夷路为代表的环“一圈三轴”时尚生活空间已初具规模,成为融历史文化、工作、生活、娱乐四大元素于一体,国际化潮流生活方式的时尚地标。

阎华建议,像上生·新所这样的时尚地标,其实就可以成为长宁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文化阵地、特色站点,希望有更多的文化元素、更多的城市精神、企业精神能在咖啡馆里相互融合,相信这个也是举办咖啡文化节的一个初衷。

“咖啡馆就是一个创意空间,激发灵感的空间,所以它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一定非常有帮助。”徐锦江建议,长宁区应该充分利用愚园路这个IP,把它进一步放大,把网红咖啡店的声誉、资本转化成GDP,然后带动文创产业、带动科创产业的发展,对长宁经济作出重要贡献。

据悉,长宁咖啡文化节为期两个月,旨在以咖啡为媒介,连接咖啡与戏剧、咖啡与环保、咖啡与旅游、咖啡与阅读,打造文旅融合品牌,推动文旅产业发展,致力于促进文旅消费。咖啡节期间,各类咖啡主题演出和特色活动将在长宁各个时尚场所、公共空间和社区陆续推出,扮靓这个春天。 本报记者 屠瑜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