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0日 星期六
个中滋味 (中国画) 停车免费 情与理之间的徘徊 种竹记 告别渡口 祭拜与慰问
第11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2021-04-25

告别渡口

徐亚斌

那天,我专程去了一趟青浦赵屯,要和吴淞江上坚守到最后的“万狮渡口”告别。

因为在水乡长大,我对水、对船总怀有一份偏爱。也正是因为这份偏爱,让我和“万狮渡口”结了缘。来江南谋生的这几十年间,有过两次来这里搭乘渡船的经历。一次是三十年前的家访,另一次是几年前去花桥办事。如果说第一次选择渡口,还多少有点无奈的话,那第二次却是我乐意为之的。因为那时不要说普通公路,就是高速公路也通行已久。从住地去花桥,高速公路可以直达。

还记得那天的情形,我把车停放在附近的空地上,花两元钱,买了一个筹子,悠然上了船。因为不是早高峰时段,船上人不多。只见一位五十开外、脸色黝黑、双目有神、动作利索的汉子,发动了机器,环视一下周围,驾船缓缓地向对岸驶去。就那么三四分钟,船已经稳稳地靠了岸,人们陆续有序下船。此时,那师傅才悠然端起那只积满茶垢的搪瓷茶缸,十分享受地抿了一口,又点燃一支烟……

正在我遐想之时,导航“友情提示”,目的地到了。直到走近,我才敢确认,这里确实是“万狮渡口”。如果只看周边环境,那是无论如何不敢认定的。向北眺望,便是花桥镇,幢幢住宅高楼傲然耸立,豪华酒店和商务大楼直插云端。回望四周,一座座白墙灰瓦的二层小楼星罗棋布,一条条笔直平坦的水泥或柏油马路纵横相连。

眼下我是没有心思欣赏这些景致的,首先要看到的是“万狮渡口”,我是来和它告别的。我急切地朝渡口走去。超乎想象,渡口一点也没有凄清萧索的迹象,反倒是人气爆满。有老人,也有孩子和年轻的爸爸妈妈。我在想,老人们一定是来和渡口怀旧告别的,我还在想,他们中的很多人一定是生于斯长于斯的本地人。他们和渡口该有多少难忘的往事,有多少难以割舍的情愫。而这些年轻的爸爸妈妈,一定是想让自己的孩子对渡口留下些许记忆。

“嘟、嘟、嘟”……江面上传来几声浑厚的汽笛声。抬头望去,一艘标注“沪青浦渡35号”的渡船正从对面驶来。船上的乘客,性别、年龄各异,无一人是大包小包的,也不见有行色匆匆的。他们的脸色倒是有点凝重。看这架势,这些人一定也是渡口的老乘客,他们是以这种独特的方式来和渡口作别吧。

这边的渡船刚停靠稳当,那艘稍大一点的“沪青浦渡43号”船已驶入了渡口,照例拥上了一批的客人,瞬间就满员了。船上没有了以往的嘈杂。除了几位年轻的妈妈在轻声给孩子讲着什么外,船上是那样的安静,安静得连投掷硬币的声音都能听见。

从渡口回来,我一直在想着那天的情景。我似乎有点明白了,要和曾经的生活告别,是一件很沉重的事……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