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IC
◆鱼 爸
聪明的父母,既不会跟孩子“哭穷”,也不会跟孩子炫富。他们会让孩子去面对真实的生活,去找到自己优秀的地方,建立属于自己的自信。
家庭不富裕要不要告诉孩子?我想,很多父母都面对过这个问题。比如儿子小小鱼就曾问过我:“爸爸,我们家有钱吗?”那次,他在学校听了一堂对口帮扶一所农村小学的课,回家后,就来问我了。
当时我一愣,对他说:“我们家不是很富裕,但也不穷,这个你不要担心,家里的钱供你读书,肯定是够的。”“那我可以捐钱吗?”“当然可以啊。”
曾看过一条新闻,杭州的一位爸爸开法拉利跑车送孩子上学,在学校门口,被其他孩子的家长看到了。老师和其他家长认为这会引起孩子的攀比心理,不利于教育,跑车家长回怼后,却被移出了群……
同学家开一辆跑车上下学,就会引起孩子的攀比心理?我想,是部分爸妈把事情想得严重了。
还记得小小鱼上幼儿园时,路边总是停满接送孩子放学的车。其中不乏豪车,可我还是每天骑自行车接他放学。有一次,小小鱼问我:“爸爸,你为什么天天骑自行车接我放学?很多同学都是坐大车回家的。”我当时有点吃惊,以为他开始嫌弃我的自行车了。
“那你觉得坐大车好,还是坐爸爸的自行车好?”“我觉得下雨天坐车好,天气好的时候坐自行车也很好。”
其实,孩子自己的心里有杆秤,事实上,大多数孩子根本不懂哪个车贵,哪个车便宜。倒是大人的心里装着一杆名利的秤。不过,千万不要在孩子的世界里使用这杆秤啊。
一个孩子的价值观,就是在观察和对比中默默形成的。对孩子价值观影响最深的人,应该就是父母。比如孩子看到父母待人真诚,孩子会从中看到为人的真诚。孩子看到父母的虚荣,孩子从中也会感受到虚荣。父母的虚荣心是一剂毒药。会在潜意识中把孩子当作满足其虚荣心的作品。而最后受伤害的还是这个孩子。
虽然我们努力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但真的没必要刻意去营造一个富养的环境。当然,也没必要故意去营造一个很困难的成长环境。我一直认为,跟孩子“哭穷”,伤害也很大。不管家里是多么艰辛,都不要让孩子的心灵蒙上这层灰尘,而是要让他们的天空明亮晴朗。面对贫富,孩子最初的感觉不会有我们成人那样的自卑感,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感觉也可能会开始逐渐增强。
可是,自卑感也并非坏事。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超越自卑》里面讲到:“人的一切行为动力均源于超越自卑的需要,是自卑感推动了人的进步。”所以,假如让我选择,我会让孩子面对真实的生活,去找到自己优秀的地方,建立属于自己的自信,并且让他明白:家庭条件的好坏,并非是你造成的,你不应该背负着这个包袱。
就算家庭条件一般,心理健康的孩子在父母的引导下,自然而然就会形成一种正面激励:我要通过努力,改变现状,让家人过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幸福。我认为,因为家庭条件而让孩子自卑是源自父母自身的价值观紊乱,以及让孩子脱离现实造成的。我们可以告诉孩子,当你有一天看见比自己富有的人,不需要自卑,因为你通过努力,也会变得富有;而看见比你贫穷的人,也不要歧视他们,因为他们也有很多可贵的地方。
所以,当孩子有一天跟你谈起哪个同学的名牌衣服或者豪华跑车时,你也不需要像如临大敌那样回避或焦虑不已。反而可以一起轻松地和他聊一聊,你可以和孩子探讨一下,衣服鞋子只是装饰物,跟思想和知识比,哪样更重要,跑车也仅仅是代步工具。你也可以告诉他们,如果你喜欢,你努力一点,当然也可以拥有。
聪明的父母,既不会跟孩子“哭穷”,也不会跟孩子炫富。“哭穷”和仇富是很多成人扭曲的金钱观,要小心它们对孩子的危害。父母的观念正了,孩子的往往也不会歪。
记得《穷爸爸,富爸爸》里有一段父子经典的对话:——爸爸,我们家有钱吗?——我有钱,但你没有。当孩子问你:“我们家有钱吗?”你会怎样回答呢?你会向孩子“哭穷”还是“装富”?你是否愿意让孩子了解家庭真实的经济状况?如何面对孩子关于钱的提问?欢迎读者参与讨论。邮件请寄:wyming@xmw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