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25日 星期日
239岁!这三位主演不简单 宝贝们,来看戏 爱戏曲的年轻观众越来越多了
第13版:文体新闻/文娱 2021-04-26
《杜鹃山》大轴 第十二届东方名家名剧月昨落幕

爱戏曲的年轻观众越来越多了

◆《杜鹃山》为第十二届东方名家名剧月闭幕 本报记者 郭新洋 摄

昨晚,上海京剧院梅派大青衣史依弘领衔主演的《杜鹃山》成功谢幕,也宣告了第十二届东方名家名剧月闭幕。3月20日至4月25日的一个多月内,14台19场戏曲演出轮番亮相。往年的新粉成了今年的铁杆,是今年东方名家名剧月的一大亮点。12年来,年轻观众的占比越来越高。据剧场方面统计,本届名家名剧月超过80%的观众都是40岁以下的中青年。东艺总经理雷雯表示:“这是一个非常可喜的现象。随着民众文化审美与需求的提高,戏曲艺术迎来了越来越多新观众。”

精彩纷呈

第十二届东方名家名剧月与往年相比热度不减。上海京剧院《智取威虎山》、上海独脚戏艺术传承中心(上海市人民滑稽剧团)《上海的声音》、上海评弹团《高博文说繁花》、上海沪剧院《江姐》等剧目的票子在开演前都几近售罄,闭幕演出《杜鹃山》响应上座率100%的政策,在演出前两周开放了剩余的座位,票子也全部售光。

“过去一年,文化行业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在这样特殊的时刻,东方名家名剧月更要迎难而上,持续为戏曲艺术提供展演平台,14台19场的体量甚至比往年更多。”雷雯告诉记者。

今年正逢建党一百周年,东艺通过文艺演出、艺术党课等多元的形式打造“红色经典”系列展演,在精彩的表演中呈现鲜活的历史。东艺在策划时,特别聚焦上海,选择了多部红色题材精品力作。3月下旬至4月上旬,《江姐》《壹号机密》《上海的声音》三部大戏用上海的剧种、上海的声音展现了新声、新态。

本地剧种精彩纷呈,东方名家名剧月还以长三角为基准瞄向全国范围内的优秀剧目。黄梅戏《雷雨》《天仙配》、越剧《梁祝》《五女拜寿》、民族歌剧《洪湖赤卫队》……这些经典作品时隔多年再次回到名家名剧月,激起了一代观众的集体回忆。

拉近距离

曾有来自西安、在陆家嘴金融城工作的白领说,能在上海看到来自家乡的秦腔,当场就热泪盈眶。同样的故事每年都在上演。12年来,每一年的名家名剧月都会有一个特殊的“稀有”存在,如甬剧、南音、新昌调腔、秦腔、锡剧、汉剧、楚剧、豫剧等等鲜少露面的剧种,尽管策划之初就知道这些稀有剧种的市场知名度不高,绝对不好做,但在运营方看来,“不能以票房作为选择剧目的唯一因素,要为来自全国的优秀剧目搭建现代化的平台”。

近年来,东艺整体节目策划不断呈现出年轻化、多元化、品牌化的趋势,“要用年轻人喜爱的语境来与年轻人交流”是目前越来越偏重的营销方式。在如今火热的自媒体、短视频等平台上,多部剧目的主演们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观众传播戏曲的魅力,与年轻观众通过弹幕互动拉近距离。

为让更多观众领略到传统艺术的魅力,东艺先后举办了十余场免费艺术欣赏讲座与活动。在整个名家名剧月期间,东艺积极与艺术家、院团和社区、街道、高校、企业、机构结对,艺术家们来到第一线与戏迷们零距离分享戏曲艺术。 本报记者 赵玥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