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璎
等待已久,“七人普”的结果终于发布了。
发布会上说,中国以202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开展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目的是全面查清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等方面情况,为完善我国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体系、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准确统计信息支持。
老百姓关注普查的数据,因为这不仅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未来发展,也和家庭息息相关。数据很多,其中几个点值得重点琢磨。
城镇化率。2020年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63.89%,与2010年相比,上升14.2个百分点。高于55.3%的世界平均标准,但与海外高收入经济体81.3%的城镇化程度尚有距离。这是否意味着,传统基建和房地产投资已过高速发展期但仍有延续空间?长远来看,需要寻找新的发展动能和投资方向。
受教育程度人口。与2010年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8930人上升为15467人,人口素质不断提高。从人口红利进入人才红利阶段,今后孩子的培养,创新能力是重点。对于成年人来说,简单重复型劳动岗位可能被智能机器人取代。比如现在的快递小哥们,要考虑如果有一天转岗了,自己长期的核心竞争能力是什么?
老龄化趋势。60岁及以上人口占到18.70%。社会未来将提供更多养老助老设施和服务。延迟退休大势所趋,对于上班族来说,有健康的身体才能老有所乐,减轻子女负担。照顾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紧要事。
生育率。我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仅为1.3。而对少子化问题重视已久的日本,总和生育率在1.4左右。维持人口更替水平需要的最低生育率为2.1。解读时也说了,未来一段时期将持续面临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压力。
提高生育率,现实问题摆在眼前。对于育龄妈妈们来说,产假休完后到孩子3周岁送幼儿园,2年多时间没有社会托幼机构帮忙照看孩子,只能自己请长假或老人带,钟点工搭把手。如果生两个孩子甚至更多,没有社会支持的话,意味着放弃职业生涯中好几年的黄金期回归家庭,个人牺牲大。即便每天能保证正常时间下班,此时学校早就放学了,照看空白谁来填补?还有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匀等诸多问题。实际矛盾不解决,生育意愿高不起来。
“七人普”之后,相应改变应该能看见。
本版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