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金旻矣)上海约6800辆渣土车,有了技术规范新标准。记者从昨天召开的上海市工程渣土行业工作会议获悉,本市新工程渣土运输车辆标准已开始施行,今后上海所有新入网的渣土车辆,都将按标准配备车载智能化系统。
新运输车辆标准《建筑垃圾车安全技术规范》(T/SHJX012-2020)由上海市废弃物管理处提出,上海市交通运输行业协会归口。按新标准制造的车辆质量更轻,装载容积更少,虽然每车次有效运载率有损失,运费成本上涨,但有助于防止渣土车辆超载。
在智能化“技防”方面,新车对车载智能化系统、设备进行了规定。比如,新车需装车载终端,监测驾驶员疲劳驾驶、分神驾驶、抽烟、接打电话、双手脱离方向盘等行为。同时,驾驶员的身份也将能自动识别,确保作业人员是经过安全培训且合法的。若监测发生异常,将进行语音报警及显示屏画面提示,并将照片和视频等数据实时发送监控中心。
大型车辆右转弯、刚起步时,最易发生交通事故。记者注意到,新标准对道路安全尤为重视,要求新车装备右转弯安全监测等270度监控报警装置,对右转盲区及前后道路状况进行监测。车辆启动时,还能自动探测前下部盲区的人员和物体,并发警示音提醒。更值得一提的是,新车上增加了AEBS自动紧急制动系统,减少因驾驶员注意力分散而导致的交通事故。
上海市资源利用和垃圾分类管理事务中心副主任陶中伟表示,上海将通过政策引导等方式,力争在两三年时间内让渣土运输公司将旧车逐步更换完毕。目前,已有近200辆新车入网上路。
在日常管理方面,《上海市建筑垃圾运输许可证吊销程序规定》正在进行修订,事故追溯期由一年调整为三年,对运输单位的要求更加严格。同时,上海将新建重点监管制度、违法行为源头追责制度、记分管理制度并接受公众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