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优化发展“四位一体”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人民群众住有所居、居有所乐。昨日,记者从上海市房管局获悉,据初步测算,“十四五”期间,新增住房供应约105万套,其中租赁住房42万套(包括间和床位)、占供应总量的40%。
各类人才安居宜居
据推算,上海租房人口约1000万,占常住人口40%。上海市房管局局长王桢介绍,上海重点关注青年人和各类人才等的居住需求,将聚集重点租赁市场四个核心问题。
第一,租得到,提升总量。从居住需求出发,加强政府引导,发挥市场作用,大力增加租赁住房供应,有效做大租赁住房规模。
第二,租得好,从结构上优化。目前,上海加快建立从“一张床”“一间房”到“一套房”的多层次租赁住房供应体系,聚焦解决各类引进人才、新市民、青年人及环卫职工、邮政快递等从事基本公共服务人员的住房困难问题。“十四五”期间预计新增供应床位20万张,新增供应租赁房22万套(间)。今年将对公租房进行拆套供应,新增1万张床位,外环内占60%,重点在中心城区安排。
第三,租得近,布局要合理。据调查,78%的租赁群体希望单程通勤时间小于1小时,其中,青年群体偏好半小时以内的通勤时间。上海优化新增租赁住房布局,向五个新城、产业园区周边、轨道交通站点600米范围内、人口导入区域倾斜。上海拿出的152幅租赁住房用地,建筑面积达1000万平方米,半数分布在中心城区及轨交站点周边,80%辐射周边各类高校、科研院所、科创园区、产业集聚区、商业商务区等租赁居住需求集中区域。
第四,租得稳,权益上维护。市房管部门正加快研究政策,完善配套措施。加强制度建设,推进租赁住房相关法规政策制定,依法加强对租赁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加强市场监管,对于市场主体利用信息不对称、区域垄断、炒作等方式哄抬租金价格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大执法和处置力度。同时,将租赁住房小区的公建配套、社区管理也一体纳入属地基层治理的范畴。
廉租房“托底”保障
上海也重点关注全市中低收入住房困难的户籍家庭,分层次、多渠道解决他们的住房困难问题。
廉租房做好“托底”保障。对上海市户籍中经济状况困难、住房困难的“双困”家庭,实施廉租住房制度,以货币补贴方式为主,坚持对符合条件的申请家庭做到“应保尽保”。目前累计受益家庭已有13.4万户,在保家庭约5万户。
保障性租赁住房将发挥好“稳定器”、“压舱石”作用。上海持续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的供应力度,建立保障性租赁住房租金定价机制,租金价格略低于市场价;对符合规定的承租人,可以长租。
共有产权保障住房主要解决“夹心层”住房问题。目前,共有产权保障住房累计已签约12.8万户,预计今年新增签约家庭7000户左右。
加快旧区改造是上海多渠道改善市民居住条件的重要途径之一,采取货币安置和实物安置相结合的方式。上海市房管局将为选择实物安置的居民建好征收安置房。
已完成加梯797台
关注老年人的居住生活需求,上海加装电梯逐步从“加装个案”转向“规模化量产”。截至今年4月,上海市已完成加装电梯797台。而今年前4个月,有1478个门洞通过加梯居民意见征询,让更多老人享受到电梯生活的便捷。
“调查显示,每加装一部电梯平均可造福15户家庭。”上海市房管局王桢表示,破解加装电梯难题,上海各区各街镇积极搭建协商平台,居民区党组织、居委会努力成为电梯加装过程中的“老娘舅”、“黏合剂”,最大限度争取业主共识。同时,上海市房管局已对全市小区加梯可行性评估进行了全覆盖,及时发布加梯政策,公布相关牵头部门、联系电话等,让居民咨询答疑找到人、走对路,提高政策和路径的知晓率。
加完电梯还要让居民用得“安心”。上海市房管局积极推动物业服务企业接受业主委托,着手制定加梯管理服务的合同示范文本,引导业主在加装电梯方案表决时,提前考虑和约定后续的日常运行维护等各类问题。 本报记者 杨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