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6日 星期四
新人成长  老将弥坚 申城五年 体博会有了哪些新花样
第16版:文体新闻/体育 2021-05-21

申城五年 体博会有了哪些新花样

许多展位都有运动互动 记者 李铭珅 摄

红双喜生产的东京奥运比赛用乒乓球 记者 李铭珅 摄

扫二维码看相关视频

近日,第39届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以下简称体博会)正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热闹举办,近1300家参展商在15万平方米的展区内争相“出招”,让初夏的“四叶草”里,燃起一道体育之火。

已在申城连续举办5届的体博会,每年都会带来不少惊喜。作为明年转战厦门前的暂别演出,本届展览自然也少不了新花样,正如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罗杰所言:“每年体博会,我们都希望让所有参与者感受到产业的快速发展,看到全新的机遇。暂别上海前,更希望能留下特别的记忆。”

个性化成趋势

如今,来体博会参观交流,已成为不少申城体育从业者与健身爱好者的“常规操作”,而经过5年的积累与磨砺,这个国内规模最大的体育用品博览会,正变得越来越“个性化”,这三个字也成了本届体博会台前幕后,被提及次数最多的词汇。

“很多人可能不相信,参与这次体博会的工作人员,其实只有十五六个。”罗杰的话,着实让记者吃了一惊,尽管前几届体博会都在业内留下了良好的口碑,但这样稀少的人手配置,如何让参展商安心?对于这个问题,罗杰笑着回答:“深入了解他们的需求,然后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他透露,从上届体博会闭幕那天起,工作组便开始了今年的筹备工作,“我们一天里会接到上百个电话和邮件,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记下对方的需求,随后再分门别类,制定不同的处理方案。”在以体育健身装备为主的4号展馆,每个展位都有自己的特色,足篮排的激情、乒羽的灵动、路跑和骑行的休闲、康复的舒缓……个性化,给体博会带来新的亮色。

不仅是展位布置,各家展商带来的产品,也充满个性。从2000年起便成为奥运会器材供应商的红双喜,此次带来了不少“宝贝”。去年备受好评的庞博特机器人再出江湖,在展台中央与乒乓爱好者切磋技艺,挥拍前,工作人员会根据情况,调节“庞指导”发球的速率与强度,以给出最好的体验。同时,红双喜为东京奥运会定制的比赛用球,也在体博会上首发,与往年的器材相比,这颗小小的银球上,带有奥运和品牌两个标识,在比赛中可能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观感,充满个性的设计,让不少参观者争相留影,他们也成为第一批目睹东京奥运比赛用球真容的幸运儿。

打造国际品牌

除了申城企业一如既往的积极参与,本届体博会上还出现了不少“新奇”的场面。从开幕式前一天至今,广东、成都、德州等地区先后举办以体育产业及体育博览会为主题的招商和洽谈,体育展会和体育产业的发展,有望在未来为相关区域带来新活力,而上海的成功经验,给有志者带来了借鉴。

“国际化、开放和包容,是上海最大的优势,也给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罗杰回忆,去年,体博会曾因为“四叶草”的一层被提前预定而转战其他楼层,一年过去,申城可观的产业潜能和各方支持,让体博会成了坚持下来的那一个,“说实话,展览是受疫情冲击比较大的行业,但我们不仅能持续,还扩大了展厅的范围,这样的经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有意思的是,即将在11月开幕的广东省体博会,此次特意把新闻发布会的地点定在上海,希望能从申城相对成熟的办展模式中“取得真经”。

明年,体博会将暂别申城,在厦门开启新的征程。谈及这五年的经历,罗杰感慨良多,“我们刚来上海(办体博会)的时候,就把打造一个国际性的体育展会品牌作为目标,现在我觉得也达到了。”事实上,他们不仅达了标,更获得了许多超出预想的收获,“我印象里有很多外国的参展商,来上海参加过体博会之后,韩国的、中国台湾的类似展会就不去了,因为规模和影响力有差别。”在罗杰看来,除了展会品牌,体博会的另一大惊喜,是让国内体育产业有了走出去的机会,“以前说到体育服装,总是外国那几个,现在不一样。不少国内厂商通过体博会找到了发展路径,带动了产业发展,也激发了消费热情,这些都是很好经验和给未来的借鉴。”说着说着,他语气中透出不舍之情。

虽然明年体博会要暂时和上海告别,但这五年的时光和经历,会一直留在所有体博会参与者的心里,待到将来重逢时,相信申城、体博会和国内的体育产业,都会以更好的面貌,不断稳步前进。

本报记者 陆玮鑫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