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6日 星期五
茶可清心也 粽子的故事 不用 南昌路100弄 央行专员竟成特务“眼中钉” 草竖琴,为孤独吟唱
第11版:夜光杯 2021-06-05

南昌路100弄

娄承浩

一条梧桐树下的小弄堂,弄堂口很狭窄,只比一辆轿车稍宽,没有弄堂名,只有马路地址招牌“南昌路100弄”,西侧是1941年建的新式里弄,东侧是3列老式石库门,两层砖木结构,青砖砌筑外墙,用红砖砌筑的三角形门楣,花岗石门圈的石条如今自然风化得用手可剥落,可见建筑年代已久,1912年建造,至今近90年了。仅从石库门门圈,便可见其经历风云和沧桑。

1912年,法租界越界筑路的环龙路还是一片田野,有一批石库门住宅建起,规模不大,仅3列8个门牌号,名叫铭德里,从弄名可见中国传统文化味很浓,弄名提醒你铭记做人要有道德。什么是道德,推翻反动统治,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中国一批热血知识青年纷纷来到这条小弄堂2号。这里两开间一上一下两层,原称柏公馆,主人是国民革命军军长、安徽省都督柏文尉。这样的大人物房产不止一处,在上海买一幢石库门只是赶时髦。

1920年,在李大钊安排下,被北洋军阀追捕的陈独秀来到上海,许德珩和张国焘将他安顿在柏公馆。陈独秀在辛亥革命后曾做过柏文尉的秘书长,又是安徽同乡人,是巧合也是精心安排,一旦租界巡捕来盘问也可应付。陈独秀是“五四”运动中涌现出来的新思想领袖,他住在柏公馆的消息不胫而走,许多热血青年从各地赶来,请教救国之策,他忙得只好在客厅里挂上“谈话以15分钟为限”的小黑板。这里挂牌是《新青年》编辑部,实际是革命青年向往的地方,李汉俊、陈望道、沈雁冰、邵力子等都是常客,这里除了出版《新青年》杂志外,还出版《共产党》月刊,在中国处在迷茫之时,传播马克思主义等进步思想。陈独秀在这里决定翻译和出版《共产党宣言》中文本,湖南的毛泽东远道而来拜访他。1920年9月陈独秀发表《谈政治》,明确指出:改造中国,必须走马克思指引的道路。

这里,不仅是先进思想策源地,也是先进组织筹备地。1920年6月,陈独秀与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骨干一起研究决定建立共产党组织,征求在北京的李大钊意见后,正式将组织命名为“共产党”。同年8月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发起组,陈独秀为书记。1921年6月,北京、长沙、武汉、广州、济南等城市在上海发起组推动下相继成立共产主义小组。共产国际代表认为成立全国性共产党组织条件成熟,李达与陈独秀和李大钊联系后,决定由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通知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各派两名代表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通知和安排会议地点及代表住宿均由李达夫人王会悟承担。9月,陈独秀从广州回到上海铭德里2号,身份是中央局书记。同年11月在这里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上海地方委员会,陈望道任书记,陈独秀签署中央局通告号召各地开展党、团、工会组织及宣传工作……中国革命开天辟地的诸多要事就在这个石库门里酝酿谋划,说这里是中国红色革命孕床一点也不夸大。

这是一条不起眼的小弄堂,铭德里后来改称老渔阳里,石库门里酝酿出红色革命,不是偶然的。同一条弄堂5号是革命党人陈其美旧居,7号是孙中山秘书杨杏佛旧居,8号是中国同盟会元老叶楚伧旧居。当马克思主义理论传入这条弄堂后,彻底的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在这里形成,中国革命在一步步深入。

回眸南昌路100弄,心潮澎湃,肃然敬畏。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