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五月,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将“失温”的概念带到了大家面前;在辽宁沈阳,“上吊式”的颈椎锻炼方法同样惹人注目。只有在很冷的环境下才会出现失温?“上吊式”健身究竟可不可取?这些问题都需要得到科学的答案!
流言:在非常寒冷的极端天气下,人体才能出现失温现象。
真相:人体的核心温度是固定的。表面温度有时候可以波动,但一定会尽量维持核心温度37℃-37.5℃的稳定。
相对于出汗这种散热的方式,产热和保持热度比较被动,调节有限。当我们缺乏衣物和住所保护,维持不了核心温度时,失温就有可能发生,甚至不需要在很寒冷的环境下。通常来说,外界温度越低,风力越大,环境湿度越高,越容易失温。失温并不是一开始就非常严重的,人体会顽强地通过代偿机制与这种低体温对抗,所以暴露于低温环境后,会由轻到重逐渐失温。
流言:将头吊起,随着绳子摇晃、摆动,这种“吊脖”健身能修复颈椎疾患。
真相:“吊脖”健身锻炼类似临床上的“颈椎牵引”,热衷于“吊脖”健身的中老年人,以为让脖子受到牵引就对颈椎有好处。但这种不正当的“吊脖”健身,牵引力量远大于临床治疗所需,可能会损伤神经组织、肌肉、肌腱和韧带等,加重病情,甚至可能会引起截瘫、危及生命。
临床上,有两种颈椎病适合牵引:一是慢性颈肩疼痛,通过适度牵引可以使紧张的肌肉松弛,有效缓解疼痛症状。二是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上常表现为上肢放射性疼痛或发麻、感觉沉重及握力减退等症状,我们可以选择适当的牵引治疗,但切忌强度过大和时间过长,像上述的“吊脖”式锻炼肯定是不可取的。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临床上诊断为“脊髓型颈椎病、有眩晕症状的颈椎病、不稳定型颈椎病”禁做牵引治疗,因为高强度的“吊脖”式牵引有可能将已经不稳定的椎间盘内核结构破坏,进一步压迫神经,加重疼痛、麻木症状,甚至有可能造成瘫痪、死亡等不良后果。
本报记者 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