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20日 星期一
定格城市空间里的暖与美 把记忆留下来让城区有灵魂
第16版:文体新闻/文娱 2021-06-08
居民搬迁前参与创作 顺昌路记忆地图

把记忆留下来让城区有灵魂

“记忆地图”围观者众 “心城市”供图

②“旗袍阿姨”李凤艳

③抗美援朝老战士宛延寿“心城市”供图

①④顺昌路居民满满的回忆 朱光 摄

胸前挂满勋章、年近九旬的抗美援朝老战士宛延寿,站在“顺昌路记忆地图”这块背景板前唱起了俄语歌——那也是出生在顺昌路的他,作为文艺兵跨过鸭绿江后为志愿军战士唱过的歌……“记忆地图”这块背景板就竖在顺昌路410号沿街面,宛延寿的歌声不一会儿就引来了周边居民和路人。这是日前在淮海中路街道举办的红色文化节中,颇受居民欢迎的互动活动,仅5平方米的露天街面“舞台”一天吸引了1000位走过路过的人参与。

百年马路迎新生

5月30日,顺昌路2400户居民在黄浦一征所、淮海中路街道及相关居委的合力下,大型旧改基地“黄浦区建国东路69街坊”二轮征询签约酝酿期首日签约比例以98.43%的数字提前生效。这意味着,曾经见证上海百年发展历程的顺昌路将迎来新生。100多年前,这条路被法国人称作“市场路”(Market Avenue),因为1917年这里建成了一座面积达到1100平方米的室内菜场,还名扬海外。中国第一袋味精也诞生于此,1923年“佛手牌”味精在此投产。天厨味精厂搬迁后,原址迁入过凹凸彩印厂,如今这里仅留一片停车场。这条路不过1.3公里长,却也是密集的美食街。有开了100多年的盛兴点心店,大馄饨一碗10个14元;1949年后成立至今的华良切面店……时至今日,还有入过电影《纽约纽约》的和平美发厅仍然开业。路人介绍:“这两天交关小姑娘跑来想烫大波浪……”

上海中学国际部学生郑浩和他的同学出现在活动现场。这群中学生主动融入街道、社区、居民家里,采访、整理文字,拍摄照片和视频,成为他们“未来城市研究项目”这门选修课的课外实践。“心城市”创始人、课程导师朱一宁,辅导这些学生学会如何用脚步丈量城市,以镜头诉说故事。他透露,这其实也是上中国际部老师与他商议,如何让学生了解红色文化的“初心”:“这些外籍学生平常只去K11、环贸等商场,虽然也去过新天地、参观过中共一大纪念馆,但没想到往南走点路就会到顺昌路这条那么有烟火气的马路。”北邻新天地商圈,南接徐家汇路,几经城市更新之后,仅仅600余米的顺昌路南段,完好保存上海市井繁华气息的时日无多。学建筑出身的朱一宁透露,上海如今居住在石库门里的居民不足全市人口的10%,此前这个数字还维持在30%。石库门,这类上海独有的建筑也势必减少……

因而,他辅导学生在一个学期里,每周从徐汇区赶到黄浦区一次,采访了年近九旬的宛延寿、始终打扮得一丝不苟的“旗袍阿姨”李凤艳以及居住在这里很多年、如今依依不舍却也热切向往美好新生活的居民们。这里的居民最自豪的是两件事——地段顶呱呱以及自家有抽水马桶。

温馨回忆满心间

竖在顺昌路410号门口的背景板上,画上了街区地图,地图上的地点,则是由一张张街景照片构成。照片里有红房子西点、老北京涮锅、鸿茂家常菜、写有建造年份“1927年”的门头、永年菜场等街景;照片旁则是顺昌居民的暖心留言:“结婚、生女儿、青春、回忆……”“40年满满回忆,再见,童年到中年”“祝百年顺昌路繁荣昌盛”“感谢共产党”……插画师Phil还特地在这条路上流连了一周,捕捉到了几位“典型人物”——和平美发厅的王师傅,经营了30多年服装店、每天都一身旗袍优雅而来的李凤艳,弄堂口的老裁缝……为他们绘制了肖像并制作成明信片。

朱一宁透露,其实这张地图的“发布”,曾有人提议放在室内搞个仪式就行,但他坚持“就要放在街上,让百姓参与”——这就是“共创模式”,要让百姓不仅成为被采访者,也要成为自己生活的社区美好回忆的创造者。在这段充满回忆的城区即将旧貌换新颜之际,如何让“无形的”记忆永不消逝?把它们固定成文字、照片、视频,制作成地图,变成“有形的”作品,其过程本身也是一种“行为艺术”——而只要有情有心,人人都可以成为这样的艺术家。

旧城改造的步伐,迈向的是更美好的生活;但过往的青春也浸染于旧城的一砖一瓦之中。“顺昌路记忆地图”上有一句话:“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点明了这一艺术共创模式的意义。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的形状会改变,但城市的灵魂永留存。 本报记者 朱光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