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陆梓华)去年受疫情影响停办的上海市小学生爱心暑托班,今年回归!为缓解全市小学生暑期“看护难”问题,引导和帮助小学生度过一个安全、快乐、有意义的假期,团市委、市教委等单位决定于今年暑期全市开办小学生爱心暑托班,在确保疫情防控安全的前提下,将在全市开设543个办班点,基本与2019年持平,继续实现所有街道、乡镇全覆盖,并且走进了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五个新城等重点区域,各区也将在园区、商圈、楼宇周边开设办班点,服务在线新经济等行业青年人才的实际需求。
一共两期每期3周
自2014年正式创办以来,小学生爱心暑托班已连续八年成为上海市为民办实事项目(市政府实事项目)。除2020年受疫情原因停办之外,累计共开办了暑托班2382个,服务小学生超18万人次,参与的大中学生志愿者超6万人。
今年的爱心暑托班共有两期,每期3周。其中第一期为7月5日至7月23日,第二期为7月26日至8月13日。具有上海小学学籍的学生均可报名参加,无户籍限制,先到先得(不包含幼升小学生)。此外,爱心暑托班工作也已接入“一网通办”,学生家长可通过“随申办”登录爱心暑托班综合服务平台查询相关信息。报名成功后可在线申领电子学员证。各办班点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公布报名方式,包括现场报名、电话预约、线上报名等多种方式。为了确保报名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各办班点的报名时间原则上不得早于6月21日(下周一)。
1比5左右配备辅导人员
据悉,爱心暑托班一般每班招生不超过50人,原则上按师生比1比5左右配备辅导人员。每班每期配备班主任1名,同时原则上每班每期配备7名志愿者。暑托班坚持“公益、自愿”原则,提供公益的看护服务,但学生必要的午餐、保险、活动耗材等费用由学生家长承担,各教学点原则上按照600元/人/期(3周)的收费标准向学生收费,对于家庭困难的学生,相关费用可适当减免。
入托前14天自我健康管理
根据《上海市小学生爱心暑托班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开班工作指南》,每名学员入托前须由家长如实、完整填写《健康情况调查承诺书》《报名登记表》,各办班区域要精准掌握所有学员离沪行程等事项,原则上,学员及其家长(共同居住的其他监护人)在入托前14天内未到访过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各办班区域要确保所有学员入托前均完成14天的自我健康管理要求。开班前14天内有与新冠肺炎确诊、疑似者接触的小学生不得报名入托。
各区将发动教育、公安、消防、应急管理、市场监管城管等专业工作力量,共同开展巡査,共同做好上下学等重要时段的安保工作,并落实开班前验收审核和开班过程中的走访督导等工作机制。各街道、乡镇均为办班点配备不少于2名安保人员。严格落实家长凭电子学员证和学生接送卡接送学生核验制度,确保学生接送安全。
公益课程超2000课时
爱心暑托班服务内容由规定环节(包括开班式、结业式,“徳智体美劳”教育等)和自选环节(包括身心健康、成长导航、环境保护、科学普及、读书赏析、手工实验、素质拓展、文体锻炼、益智游戏理论实践等)组成,同时鼓励各教学点探索开设慕课课程。
今年,围绕党史学习教育的年度主题,爱心暑托班推出“百人讲百年”活动,以鲜活灵动易懂的方式向小学生讲述党史;结合疫情防控和健康管理要求,开发了卫生健康专题课程,并由青年医师讲师团、青年医护工作者代表送课进暑托班;还会统一配送德、智、体、美、劳五大类别超过2000课时的公益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