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9日 星期六
庙会串起邻里情 诸妹头 老布织出新花样 沪苏湖铁路引入上海虹桥枢纽
第12版:长三角/示范区 2021-06-22
青浦建国村

庙会串起邻里情

建国村地处青浦金泽镇西北部、淀山湖畔,与江苏吴江、浙江嘉善毗邻,由斜河田村、俞家浜、塘湾等八个自然村合并而成,水网密布,10条小河穿过村庄,四周湿地环抱着民宅。

“建国”之名源于1956年的国庆节。“当时村庄刚刚合并,八个村子都各争其名,讨论了一个多月还是难以定夺。”建国村党支部书记杨锦丰告诉记者,最终1956年国庆节前一天的一次会议上,时任杨田乡乡长徐学明提出了“建国社”的名字,获得了八个村子一致通过。就这样,“建国”二字沿用了半个多世纪至今。

81岁的老党员徐祖昌是土生土长的建国村人,在他的记忆中,建国村诞生那年,村里还没有一户楼房,大多数村民都住在草棚里,到上海市区办事要两天时间。“现在,村里变化很大,汽车能够开到家门口,村中的草棚也都变成了洋房、别墅,街道干净整洁。”

在沪苏浙交界,建国村流传着不少民俗,“七老爷庙会”就是其中之一。相传,明末旱灾严重,颗粒无收,路有饿殍,运粮官金七经过此地,看到此景便私自发粮赈济。而后解粮至京,朝廷追究,金七独自承担了责任,跳河自尽。为纪念金七,当地百姓集资建起了七老爷庙,并在其生日忌日举行庙会。

这一风俗延续至今。每逢农历四月初三,来自浙江嘉善和江苏吴江的居民齐聚,热闹极了。建国村及邻村的莲湘队、昆山锦溪镇的香客、吴江同里的宣卷班子都会到场,在七老爷庙结队游行,热闹非凡。扮成龙虎将的村民打着护公旗,抬着大轿,敲锣打鼓,五色旗簇拥,威严壮观。

徐祖昌在建国村教了20多年的书,见证了一辈辈建国村人的求学之路。从1958年80多个学生到1987年的160多名学生,从一开始的2个小班发展到6个班级……

“刚开始教书的时候条件很苦,班上有54个学生,物资采购、教课、校长的活都是我一个人做。以前村里连一个高中生也没有,小学生当会计,生产队的会计有一半要从外面请。现在全村共培养了百十个大专、本科生,还有人读到了硕士和博士。”徐祖昌介绍。

建国村现在的工作重点就是老百姓的“宅前屋后”。杨锦丰告诉记者,村里近期清理了堆放的建筑垃圾,经常巡查;村民液化气灶台、电瓶车充电问题也设专人落实常态化检查,排除安全隐患。

如今的建国村是一个以优质水稻种植、特种水产养殖为主体经济的标准化生产基地村。“希望长三角一体化可以继续带来经济发展新的导向。”

本报记者 杨欢 实习生 李政隆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