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0日 星期六
十四届全国学生运动会上海代表团成立 增强本领用行动诠释责任担当 276个人物、583块汉白玉…… 全景全过程,一馆尽览百年征程
第2版:要闻 2021-06-26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七一”后适时开放

全景全过程,一馆尽览百年征程

展览尾声“时空隧道”选取的重要时间节点 特派记者 杨洁 摄

从空中俯瞰,“工”字形建筑端庄大气;西侧广场上,鲜红的《旗帜》雕塑仿佛随风飘扬……北京奥林匹克公园龙形水系旁,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拔地而起。6月18日,展览馆正式亮相,将于“七一”后适时对外开放。2600多幅照片图片、3500件(套)文物实物,第一次全方位、全过程、全景式、史诗般展现我们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历程。

昨天,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活动新闻中心组织部分境内外记者参观党史馆。珍贵展陈背后,那些令人难忘的瞬间一一复现。

【血与路】

步入序厅,一幅巨大的长城主题漆画映入眼帘。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与同样是大红色调的花岗岩地面交相辉映。记者们纷纷举起相机拍摄,更有不少人将镜头下移,对准地面。原来,这个地面石材叫“中国红”,取自四川雅安,当地也管它叫“红军红”——长征中,毛主席的警卫战士就牺牲在那片土地上。

长度3400延米的展线,铺展开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征程。

那是一条染着鲜血的道路。新中国文物部门接管的第一件文物、编号“0001号”的特殊文物,是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就义时的绞刑架。“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一旁,李大钊亲笔所书《狱中自述》让人动容。陈延年、赵世炎……许多革命烈士的姓名与简介,在绞刑架旁组成背景墙,无声讲述着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眼前的一幕幕,如此英勇、如此悲壮,深深感染着展览馆的每一位参观者。

那是一条矢志不渝的道路。展柜中,记者看到了马克思的两份亲笔手稿,一份是他在1845年旅居布鲁塞尔期间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手稿,一份是他为了出版法文版的《资本论》致出版人的六封信。这两份国家珍贵的一级文物,吸引不少观众驻足停留。它们的背后,马克思、恩格斯的雕塑静静凝立,仿佛与观众进行一场穿越历史的隔空对话。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高举旗帜、接续奋斗,走出了一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道路。

【冰与火】

砖木结构、雕花门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铭牌熠熠生辉……那是1:1复原的中共一大会址。在天安门“遇见”石库门,让来自上海的记者倍感亲切。

沿着党的历史足迹一路前行,长征展览部分令人印象尤为深刻。

这边,头顶是飞弹、脚下是激流,四渡赤水,奋勇抗敌;那边,征服空气稀薄的冰山雪岭,穿越渺无人烟的沼泽草地……冰与火的视觉冲击,让人身临其境。

壮烈征途中,不少故事催人泪下。馆内展出的一张照片上,一位老人在上世纪80年代向人们讲述“半条被子”的故事。当年,红军长征经过借宿时,临走时把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给了老人家。老人后来嘱咐儿孙:“一定要跟共产党走,因为共产党是只有一条被子也要分给你一半的人。”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长征精神已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鼓舞和激励我们不断前行的强大动力。

【家与国】

“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开国大典的录像循环播放,一旁,开国大典上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毛泽东出席大典时穿过的衣服、典礼上使用话筒等,带着参观者回到1949年。

中国第一辆“红旗”牌轿车、发行的第一套人民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讲话提纲、第一张“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我们党百年来的不懈奋斗史、不怕牺牲史、理论探索史、为民造福史、自身建设史,在此浓缩定格。在党的领导下,伟大历史飞跃愈渐清晰。

宏大叙事背后,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坐标与记忆。“太亲切了,我们家以前就是这样的!”从自行车、缝纫机,到电视机、电冰箱,一个展区还原了上世纪数个年代的百姓家庭生活场景,吸引不少人驻足。

在展现伟大抗疫精神的篇章中,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模型再次带人回首令人惊叹的“中国速度”“中国力量”“中国精神”;悬挂在高空的一面面医疗队、突击队的队旗上,满是逆行白衣勇士的亲笔签名,更是我国制度优势、人民众志成城的生动注脚。

一幕幕难忘的历史瞬间,重温记忆深处的感动。展览尾声,一个“时空隧道”跨越百年,选取了1921、1949、1978、2012、2020年5个重要时间节点,天翻地覆的变化在光影变幻中直抵人心。

隧道的尽头,眼前的八个大字重若千钧,诉说着中国共产党人跨越百年、矢志不渝的初心使命——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特派记者 杨洁(本报北京今日电)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