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0日 星期六
金山区一谔公园落成 浦东三座公园下月起免费开放 机器人高效种树 AI芯片奋力赶超 “口袋”小公园装满城市大梦想
第5版:上海新闻 2021-06-26
黄浦区因地制宜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口袋”小公园装满城市大梦想

黄浦区一处家门口的“口袋公园”小桃园 黄轩 供图

花枝三四株,翠竹五六簇,石桌一两张,木椅七八只……社区里,一个个小小的“口袋公园”,却装满了“城市梦想”。

“十四五”期间,黄浦区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生态友好型城区为目标,全面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品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让绿色成为城市发展最动人的底色、最温暖的亮色。梦想如何实现,逛逛两处“口袋公园”,就知道答案了。

益馨园

垃圾场变小花园

浦西世博园,“大温度计”,城市新地标。“大温度计”墙外,一边是半淞园路街道益元社区中山大楼,之前,紧靠围墙,是一处无主垃圾场。如今,此处已变成社区小花园“益馨园”。这一改变,缘自“淞园梦想”社区自治项目的创意。

中山大楼楼后100多平方米的地方,以前竟是一块荒地,一天天竟变成垃圾场。2017年,社区自治项目申报开始进入社区生活,每个居委会都可以向街道申请自治项目。于是,“闲地变宝地,共筑益元梦”,成了益元居委申报“淞园梦想”自治项目中的一个。有居民提出,这块地竟然闲置多年,成了社区死角,为啥不依靠社区自治,把此处变成“江南小园林”?居民有了“金点子”,党建引领下的社区自治、共治力量组织起来。

两个月里,大卡车清运走陈年垃圾,地坪打好,木地板铺好,靠墙处几丛翠竹,四围里花花草草。坐在小花园里,一抬头,可见三山会馆的百年建筑,很有厚度;再一抬头,可见高耸的“大温度计”,很有温度。益馨园,这个有厚度、有温度的“口袋公园”,成了社区自治项目的经典案例。

江阴路

出门遇见“小而美”

多年前,江阴路花鸟市场闻名申城。如今,江阴路重回公众视野,令人惊艳,小小“口袋公园”景观点燃了街区活力,讲述着街区历史。

江阴路,东起黄陂北路,西迄成都北路,旧称“孟德兰路”,所在街区已有逾百年历史。从海关俱乐部到护国禅寺,从曾任顺天府尹的陈夔龙到江阴富商葛凤池,从女子商业银行到文化电影公司,江阴路有历史有记忆有故事。

江阴路,地处南京东路街道。这里“二元结构”突出,一方面,商业商务发达,另一方面,风貌保护街坊达80万平方米,大量是上世纪20-30年代的老旧里弄,住房成套率不足30%,外来人口高密度化、常驻人口高龄化、商居高混合化。2017年,南京东路街道最早启动老石库门小区微更新,4年来,渐次探索出中心城区石库门里弄更新改造的新路径——1.0版,小区公共部位改善;2.0版,向街区和楼道延伸,增加了居家养老所需的公共适老性装置;3.0版,居民自发改造和维护家园,一些居民回搬,为美丽家园建设献计献策。

今天,走进短短200多米江阴路,可以看见,黄陂北路、南京西路、成都北路和威海路围绕的江阴路街区悄然转型,社区单位热情参与。明天广场腾出广告位和绿化用于建设“城市之心、人文南东”文化走廊,人民公园邮政支局以不同寻常的立面呈现“最美邮局”,国际艺术节大师带领居民共同留下花鸟鱼虫记忆的市政小道涂鸦墙,沿街商铺主动更新门面。走进江阴路,一处处”小而美“的景观,恰似一处处“口袋公园”,照亮了整个街区。街区转型,不止是改善人居环境,更在于挖掘历史内涵,重塑气质风貌,讲好人文故事,激发城市活力。

首席记者 姚丽萍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