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7日 星期五
西递古村落拾遗 也说“微笑上班” 西瓜鸡 搪瓷生活忆往 永远跟党走 那些湿漉漉的花儿
第12版:夜光杯 2021-07-03

永远跟党走

容子

1942年,父亲16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6年秋,国民党正规军和“还乡团”对父亲的家乡紫石县(现南通海安县)发动了疯狂进攻,占领全县所有城镇构筑据点,对解放区进行拉网式的“清剿”。阴历腊月下旬的一天夜里,县独立团驻地突然遭到敌人袭击。这次作战部队伤亡惨重。第二天早上天亮时,县委组织部谢浩荣部长紧急召集地方人员宣布:“为了摆脱敌人合击围剿,便于部队机动灵活作战,县委决定精简人员,凡我宣布的同志必须立即离开驻地,分散隐蔽,自找生路。”我父亲时任县委组织部的干事兼县委、县府机关党支部书记(县组织部只有部长和他二人),也是宣布疏散的人员之一。大家感到愕然,但都没有二话,立即执行决定。

父亲那时年轻,但成熟清醒,立即回到部里取了“党员组织介绍信”放在身上(作为日后凭证),然后匆忙离开。父亲碰到几位熟悉的同志,和他们聚集在一起,找到一条船,在和县独立团驻地不远的地方,在当地老百姓的帮助下度过了几天。最后其他人都走了,曲(塘)南区张康飞区长在偷越封锁线时,被敌人发现抓去枪杀了……只有我父亲坚持等待“北撤”机会(指难以坚持原地斗争的南线干部由县团择机护送到台北县后方去),他坚定地、悄悄地在县委机关和县独立团后面,远远地跟着。

父亲饥寒交迫,有时向老乡讨些吃的,有时在水潭里摸点鱼虾充饥。这是最黑暗、最艰难的时候,但他不顾一切地跟着党。父亲认为只有跟着党才有出路。家乡是不能回去的,一旦被抓到,必死无疑,还会连累父母。事实上,他的判断是正确的,我爷爷幸而逃离,“还乡团”抓走了奶奶拷问我父亲的下落。小脚奶奶妇道人家,无以招供,躲过一劫。

除夕那天(1947年1月21日),父亲从掉队的人那里打听到当晚将有一批“北撤”人员被送走的消息,立刻穷追猛赶,终于找到负责“北撤”的同志,加入了“北撤”行列。当晚深夜,县独立团派出警戒部队,抬着小木船,向海(安)台(东)敌人封锁线走去。到了预定地点,部队分左右两侧派出警戒,小船将“北撤”人员送过河。上了岸,走过公路,各自向东北方向狂奔。天亮了,父亲碰上县独立团的文化干事程华山与其结伴而行。他们沿着黄海之滨草滩,经过一天一夜的路程,到达台北县目的地。父亲找到地委驻地,向组织部递交了党员组织介绍信,说明情况。接待他的同志被他的经历感动,宽慰他说:“过春节了,休息两天,再分配工作。”

父亲重新找到党组织,内心无比高兴和激动。那些走散的同伴,不是被国民党反动派抓到杀害,就是为了逃生脱党了。而他,在坚定的信仰和信念支撑下,实现了跟党走、继续为党工作的愿望。1947年3月,党组织要求父亲带头参军入伍,父亲二话不说,到栟北区游击连担任政治指导员,后转入野战军。从此,跟党随军北战南征,出生入死。终于,1949年10月1日,在福建的海岛阵地上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个国庆节。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