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8日 星期五
上海 带你飞 每处细节都对历史负责 因为一部剧 爱上一座城
第16版:文体新闻 2021-07-06

每处细节都对历史负责

吴嘉葵告诉你《一九二一》有多真

“会议记录”手迹

“会议记录”手迹

红色花瓶

“无论电影技术如何发展,我认为有些东西是不变的,那就是注重细节、注重真实。”作为美术指导,吴嘉葵参与过很多上影集团出品的大作、力作,包括《开天辟地》《紧急迫降》《邓小平·1928》等等,还有正在热映的《1921》。

昨天下午,吴嘉葵做客银星光影沙龙“一百年·正青春”的主题交流活动,他说车墩基地内的上世纪20年代上海石库门建筑群,“每一块砖出自什么窑,红砖是什么规格,灰砖什么规格,我们都做了细致的对比和选择”,他说哪怕镜头里只是一闪而过,每一个场景,每一件物品都要有出处、可考证,“这不仅是对电影负责,更是对历史负责。”

2020年初,上影集团开始搭建老渔阳里、树德里、辅德里等在中共党史中熠熠生辉的石库门群落。吴嘉葵回忆说,还原中共一大会址及周边历史建筑群原貌首当其冲的难题是,“除了中共一大会址,周边建筑群没有影像资料可供参考。”于是,《1921》美术团队只能通过文字资料中的描述,来还原“红色摇篮建筑群”。“前两行建筑是完全按照一大会址所在的树德里1:1还原的,第三行为了电影其他场景拍摄预留了可调整的装饰位置。”

外景之外,电影《1921》的内景也非常讲究。中共一大是在李汉俊哥哥李书城家召开的,吴嘉葵和团队做了许多细微调整来满足每场戏的拍摄需求,“包括大多数代表住的博文女校,也是著名的历史建筑,它有两个天井,在布景中也完全还原了。”

一大会址会议桌上有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红色花瓶,《1921》中同样做到了精确还原。“因为原物是国家一级文物,不可能拿出来倒模、复制,我们找遍了全世界的花瓶素材库。”幸好,美术团队最终在上海电影制片厂的道具库里面找到了款式和颜色相当接近的磨砂玻璃花瓶。据悉,这个花瓶如今正流转于各大剧组,成了名副其实的“香饽饽”。

这不仅是个例,许多细节包括尼克尔斯基手里的《上海俄文生活报》,都是通过精细的考证进行还原的。“当年《新青年》杂志究竟是什么样的,呈现在影片中的杂志必须与历史原貌严丝合缝。剧本写到哪个时期,团队就要查到那一期,完全复制,包括里面的内容。”吴嘉葵说,“又比如《共产党宣言》,我们做红蓝两版,红色的为错版,蓝色的为正版。”

还有书记员毛泽东在开会时所做的“会议记录”也大有讲究。1921年前后的毛泽东,二十七八岁,字迹相对平实。吴嘉葵和他的伙伴从博物馆里找来了当年毛泽东写给友人的手书(影印件),以此为蓝本模仿主席的字迹,也许观众不会留心到这薄薄几张纸,但“为了‘忠于历史’四个字,我们不遗余力。”

当时的上海,不同的租界,行车方向不同,法租界和公共租界车牌上面文字也不同。不仅警车、公车如此,私家车甚至黄包车也都“按需”订制车牌,车上的税牌还得按年份对照款式和颜色悉心复制。“这样一闪而过的镜头,还有很多。哪怕观众没注意,我们也不会放松一丝一毫。”

首席记者 孙佳音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