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水下无人机应用场景 本报记者 孙中钦 实习生 邓沐阳 摄
智能水面无人清理船一次可“吞”进40公斤水上垃圾,24小时全天无休;智能水面救援船停在岸边“随时待命”,一旦收到求救信号高速出动……今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首次设立了人工智能水域应用场景试验区,将AI与水上场景体验项目结合,规划了3个适合群众观看和体验的项目,6个静态展示的高科技设备,让现场观众尤其是青少年了解AI技术在水域的应用。
“上海是长三角区域水网最为密布的城市之一,城内河道数目有26603条,共长25348公里。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城市水域的治理其实也需要创新发展。”上海聚术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赵辉说,承办此次水上应用场景的上海“AI+海洋科创中心”在国内率先提出人工智能水上应用场景试验区的概念。目前,试验区正结合张江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的建设,围绕智慧水务、智慧海洋、智能船舶等场景,为相关项目提供城市水域的测试环境和展示服务。
人工智能水上应用场景试验区还将作为国内首个青少年AI船海科普基地,在本届人工智能大会上启动并投入使用。 本报记者 马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