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6日 星期二
智慧快餐 电话传真情 三言两语记 “穷开心,苦作乐” 乡村的共富之路 剪报乐 吃辣
第1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2021-07-25

电话传真情

姚胥隆

没想到,小弟六八届高中同学退休李医生竟成了我家的义务医疗顾问。

恢复高考后,李医生考上大学,毕业后分配在佳木斯医院工作,后出国进修。作为引进人才,他回到了出生地上海,到浦东一家医院任心内科主任。

那已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

小弟和他虽分隔两地,但联系从未中断。小弟知嫂子有心脏病,就给了我李医生家的电话和手机号码,并说有事尽管问他。想不到,还真的派上用场。

妻因心肌梗塞,一年多前装了个支架,出院后,情况不太稳定。我有点焦急,第一次与李医生通话。了解情况后,他详细地告知有关疾病的知识和注意事项,足足讲了半个多小时。据小弟说,他的旧笔记本上留有三十几个需咨询的电话。

一次妻去社区医院就诊,因电梯坏了,上下三楼只能走,回家躺在床上,呼吸困难,量血压,无显示。我非常紧张,即拨通李医生电话。他听完情况,平静地告我:不要紧张,包括病人,好好休息,半小时后会缓解,目前先观察再决定是否急诊。后进展如李医生所料,缓解,半小时后量出血压,基本恢复。

又有一次,妻去复诊,由放支架的医生接诊。他根据射血分数低的依据,即开住院单,需装三相起博器,费用十余万。我举棋不定,请教李医生。他看了检查报告后,经全面分析,肯定地回答我:不需要装。事后妻的恢复,说明李医生的判断是正确的。

有了这样一位心内科的退休专家可以随时咨询,实在是雪中送炭。我几次与小弟商量,要送点东西,以示谢意。小弟说,他从不收人家东西的。

我们虽非亲人,也从未相见过,却受到他亲人般的关爱。他退而不休,分文不取,用电话作为工具,主动义务担任众多病家的医疗顾问。医疗咨询的通话声,充满了人间的真情和温暖。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