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7日 星期日
一汽大众ID.6 CROZZ交付彰显转型决心 马自达将一副好牌打得稀烂 汇聚最强能量  星越L全球上市 中国汽车业期中考成绩走在世界前列 中国乘用车市场格局生变
第22版:汽车周刊 2021-07-28

中国乘用车市场格局生变

今年上半年,中国品牌乘用车交出一份漂亮成绩单,市占率较同期大增5.7个百分点。而合资品牌,除法系车有微小提升外,其余几大车系市占率与去年相比均有不同程度下滑,中国乘用车市场正加快进入“整合”,催生新的格局。

自主“弯道超车”

上半年,在合资品牌表现低迷的同时,中国自主品牌呈逆势上涨态势,一枝独秀。在市场份额上,1-6月达到42%,与去年同期相比提升5.7个百分点,而6月市占率,更是同比提升了10.5%。从销量来看,无论是长城、吉利、奇瑞还是比亚迪,上半年表现都十分突出,6月份销量均保持同比上升。其中奇瑞和比亚迪更是出现了超过50%的上涨。

从上半年销量排行榜的前15位来看,绝大多数是自主品牌。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28.4%,而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2.2%。业内由此预判中国品牌将在“十四五”迎来50%市占率的拐点。

德系“调头转型”

今年上半年,德系车在华市占率为22.7%,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特别是6月德系份额缩小至近年来的最低值19.3%。为此,德系开始战略调整,原先对纯电动车抱有犹豫迟疑态度的宝马,终于推翻之前“不开发纯电动专用平台”的技术路线。奔驰宣布将转向全面电动化,2025年所有新车均为纯电平台。奥迪也宣布2026年以后投放市场的新车将全部为纯电动汽车(EV)。大众集团公布电气化规划,推出全新平台化战略,预计到2025年在华整体新能源销量将达475万辆。

日系“力不从心”

主流的日系品牌在以往“能抗能打”,而今年上半年,市占率较去年同期下降1.7个百分点至22%。特别是6月,四大日系车企在华销量同比跌落11.7%。虽然日系品牌下滑与中国市场6月整体走低不无关系,但务必看到,无论是电气化还是智能网联,日系由于发展迟缓,均排在德、美系之后,日系品牌仅以混动作为电气化答卷,已显“力不从心”。面对“汹涌而至”的电动化大潮,日系如再不调整布局,或将缺少继续高增长的动力。

美系“忧喜参半”

上半年,美系品牌市占率微降0.2个百分点至9.1%,但属于有得有失,忧喜参半。上汽通用整体状况令人担忧,以今年前6个月58.2万辆的销量来看,上汽通用成绩接近于2017年的腰斩程度。不过,上汽通用五菱同比增长近40%。福特中国也很争气,1-6月同比增长24%。特斯拉尽管受维权事件负面影响,4月销量下挫,但5、6两月持续回升,上半年交付量已超过去年全年。另外,美系高档品牌表现不俗,上半年凯迪拉克连续4年蝉联二线高档销量冠军,林肯销量同比增长111%,创造入华以来最高销量纪录。

韩系“回天无力”

上半年,韩系品牌在华销售“断崖式”下降,生存空间进一步被挤压,市占率仅2.7%,同比又下降1.5个百分点,几乎到了崩溃边缘。数据显示,东风悦达起亚上半年销售仅完成既定目标的26.98%。北京现代给2021年定下相对保守的销售目标,但上半年目标完成率也仅为34.66%。今年以来,韩系在华企业频繁的人事变动又增添了新的变数,不仅让现代起亚的本土化战略饱受质疑,更给韩系车的市场前景蒙上阴影。在长达四五年的快速下滑中,韩系车已经回天无力,彻底走向“边缘化”。

法系“触底反弹”

上半年,法系车在历史低点之后,显现出一丝生命力。上半年神龙汽车销售增长75%,法系车市占率已达0.4%,相比去年提升0.1个百分点。事实证明,调整后的神龙汽车“元+”计划,符合中国市场现状。伴随Stellantis集团合并事项逐步落地,协同效应逐渐发挥作用。此外,近期DS品牌首款纯电动车型DS3 E-TENSE正式上市,拉开电动化转型的序幕。尽管上半年法系车市占率和销量双双回升,但其在中国市场仍徘徊在边缘区间,如何走出“危险区”、如何活下去应是其亟需解决的课题。

显然,汽车行业的这场转型升级,正催化中国乘用车市场形成新格局。在德日系长期龙争虎斗背后,是激进与求稳、攻与守两种哲学思想在逐鹿中原。中国自主品牌能不能“降龙伏虎、攻守兼备”备受期待,在德日系唱主角的轮回周期结束后,该轮到中国乘用车产业站在舞台最中央了。 李永钧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