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23日 星期日
美陆战队寻求“民船式登陆艇” 胜利能抵消一切痛苦
第19版:军界瞭望 2021-08-02

胜利能抵消一切痛苦

中国军人眼里的俄军实战化训练

俄军帐篷伪装成民宅

俄军步兵战车克服复杂地形向一线机动

中俄两军协作架通浮桥

在俄罗斯境内,中国工兵对指挥所进行全覆盖伪装

近年来,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不断深化,两国军事交流互动频繁,联演联训趋于常态化。本文作者亲历多次与俄军的联合演习,从中体会这个“战斗民族”浓浓的硝烟味。

让花架子“见鬼去吧”

从国内的洮南到国外的楚戈尔,我发现俄官兵训练时不太注重仪容仪表,尤其体能训练重在练力量和速度,口号是“只要保证基本人身安全,训练怎么残酷都不为过”。俄军大多以营为单位野外驻训,其中坦克兵、摩步兵分队训练最苦,他们不仅自己要一专多能,还要独立维护保养装备,处置一般故障,哪怕夜间兵站看车、道口设卡等都要自己独立完成。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俄军每次采用的演习背景,都紧跟国家周边安全形势,脚本设计上总有“新花样”,当然这都来自他们在车臣、叙利亚等前线实战的经验教训。实兵实弹的合练上,俄军全都按打仗的要求设情况、做动作,不在意是否好看。我就亲眼目睹俄军T-72B3坦克纵队行进间脱离演练脚本,用主炮侧向射击,打击突然出现的目标,而且这些目标都是按照战场上最有可能出现的时机和位置设置(特别是“敌”坦克是贴于地面设置,完全符合实战情况)。一次合练后,有俄军坦克手坦言,让花架子“见鬼去吧”。

打仗最要紧的是速度

快点!快点!这是在每次联演中,我听到俄军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他们认为作战的本质就是与时间赛跑,可怎么快,哪个环节快?他们有自己的“套路”。

按常理,当演习部队抵达任务区后,从专列上卸载车辆装备的第一步是撤掉防止装备掉落的捆绑加固器材,然后让装备执行驶离托板。可俄军车辆刚解开捆绑,就直接启动,挣脱加固器材,开下卸站台,以至于周围尽是碾碎的垫木、三角木。虽说这样做导致物资、油料损耗大,但集结和反应速度要快很多。不仅如此,一碰到山地与河流,俄军机械化纵队总会高速穿越,哪怕在起伏较大的丘陵,时速都保持为80公里。为突出速度优先,俄军装备设计上优先满足机动性需求,哪怕简单的后勤给水车跟中国型号尺寸相当,可储水量才只有中国的三分之一,但就一条——跑得飞快。更令人惊奇的是,俄军装甲集群常常不顾有工兵作业,直接从施工现场横穿,丝毫不考虑是否轧到人。

要是遇到了俄军大名鼎鼎的战备突击检查,对“快”的追求甚至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俄军认为,演练场就是战场,一分一秒都很宝贵,指挥员从不抽出大块时间单独总结讲评。突检一结束,在场的将军们会立即集合所有军官,用10分钟及时讲评各单位表现,然后各自回去改进。

隐藏自己才能消灭敌人

演习中,俄军帐篷普遍是白墙灰顶,上面居然有烟囱,远远望去就像民房。为了伪装,俄军整车整车拉来同周边环境相符的草木树枝,对装备实施覆盖,从上面看就如同植被一般。

从单人、单车、单件器材到分队行动,俄军都非常注重伪装。他们的军装是全地形迷彩,军衔、姓名牌、各种臂章颜色较深,且与军装颜色相近,非内部人士很难辨认。装备有条件的加挂伪装网,无条件的都利用地形遮蔽伪装,连天线均用蒿草进行变形伪装。重要哨所都设在半地下或使用土坯伪装,尤其是半地下式的地形伪装效果明显,能达到“百米不见车、十米不见人”效果。不仅如此,发烟分队针对不同风向、风速,预先确定配置位置,随时根据情况布设烟障。同时,俄军十分注重既隐真也示假,假指挥所、假哨卡遍布重要地点和部位。

知道干什么

在“东方-2018”战略演习中,中俄混编的舟桥分队要强渡鄂嫩河水障,要求是“同一水域、同型装备、同时通载”。俄军开设浮桥渡场前,先用步兵扩展防御纵深,抢占对岸渡场区域,并以远程火力支援,而后才展开浮桥架设。架桥中,防空兵始终对空观察,展现了多兵种合成的妙用。据观察,俄军工程作业负责人、地质工程负责人、浮桥渡场指挥员、交通卡口负责人等等,都是独立职能部门,历次磋商均需要逐个对接,但由于总协调人是军职以上领导,足以统领全局,确保各项任务的延续性和针对性。

值得注意的是,俄军各兵种指挥员都拿到一份协同图纸,上面按照时间轴,用不同颜色、不同宽度的横粗线表示各兵种什么时间内干完什么,一目了然。由于提前规范好权限,只要有需要,无人机、直升机可以应用于机动勘察、兵力投送、武装突袭等各个领域,且申请使用程序垂直高效。

当前,俄军职业化达到70%,在艰苦地区、作战地区服役1年等同于1.5年或2年。一名优秀的坦克驾驶员可服役20多年退休,他同时又担任操作手、修理工的角色,不仅对装备性能和技术状况非常熟悉,而且在作战运用上具有独到见解,且每次实兵合练都能够精准抵达指定位置,并完成规定作战动作。而俄军电工在架设和维修电力时,会像电力工程师那样考察、测量、绘图……这样的好处的是,上级只需要交代任务,怎么完成是个人的事,每名官兵都会努力研究和实践自己的本职业务,以应对上级安排的各种情况,基层自主性高了,能力也提升了。正因为俄军职业化程度高,标尺和地方通用,俄军人回地方后很受欢迎。 向勇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