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田贤治在第三届进博会上
作为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在海外任职时间最长的员工,JETRO上海首席代表水田贤治从30年前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到受JETRO派遣来到中国,其对于上海有着特殊的感情。这位“上海通”为众多日本企业“通上海”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从上海开始职业生涯
30年前的1991年,还在读大学的水田贤治一个人到中国旅行。第二年大学毕业后,水田贤治入职JETRO。
1999年,水田贤治被派往上海代表处工作,负责日企服务支援、展会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相关业务。在他的印象中,当时的日本企业向他们咨询如何在中国华东地区拓展业务的很多,在中国开展的业务种类、业务形态颇为多样化。“我们跟上海的市场管理部门和海关等合作,积极推动中日之间知识产权保护的改善。”水田贤治说。
几乎所有到中国来投资的日本企业,都绕不开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JETRO是由日本政府出资设立,致力于促进贸易和投资的政府机构。他们帮助企业了解中国市场,拓宽销售渠道,是日本“振兴出口”的重要组织。
据水田贤治介绍,JETRO上海代表处设有7个部门。其中,企业支援中心服务于准备在中国开展业务的日企,和已经在中国落户的日企。JETRO上海事务所常设2名“海外投资顾问”,为支援日企在华投资、与中国本土企业合并、技术合作、开展贸易提供解决方案。海外投资顾问每日收集与投资贸易相关的当地法律法规和产业情报,为日企提供免费电话、邮件、咨询。
助力更多日企“通上海”
去年9月19日,水田贤治就任JETRO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开始第二次在上海的职业生涯。在他到任之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水田贤治就在“家门口”迎来了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JETRO组织了156家日本中小企业集中参展,其中116家分布在食品及农产品展区,40家在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
“对于一些在中国的知名度不是那么高的日本企业来说,单独参加进博会的效果并不是很好。因此,我们将这些企业召集起来,以‘日本馆’的形式共同展出。”水田贤治在第三届进博会上为日本企业带来了许多新的变化:首次设立“Japan Mall”电商销售联动展位,让数百个日本商品可以当场售卖;组织食品和农产品、医疗器械和医药保健、消费品三个展区,参展面积比上一届还要大。考虑到很多参展商因疫情无法亲赴现场,JETRO在第三届进博会上首次打造线上线下“双平台”参展模式。
抓住长三角发展机遇
在新冠疫情之下,消费者去外国购物有诸多不便,水田贤治认为,进博会恰好可以让中国消费者更好地体验日本产品,“日本企业期待着挖掘中国市场更大的商机。”
“除了组织日本企业参加进博会,为拓展日本的农水产品以及日用品对中国出口渠道,我们也通过线上以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企业开展商业对接洽谈会。此外,我们也通过各种方式帮助中国的创新企业到日本投资发展。”水田贤治特别提到了长三角一体化带来的机会,“JETRO上海代表处的负责区域除了上海,还有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去年9月,在南京召开的2020江苏国际养老服务博览会上,JETRO就组织了23家企业参展。”
水田贤治认为,中国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中国吸收外资增长打下了良好基础。“中国的数字科技进步飞速,未来在远程视频医疗、机器人自动化以及冷链物流等领域,中国都有很大需求。日企可以为中国提供多样的解决方案。”
见证上海巨变
说起在上海的生活经历,水田贤治说,他亲眼目睹这些年发生的巨大变化。“现在上海街头,车辆能够主动地礼让行人,上海的城市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水田贤治还特别提到了上海的地铁,“作为一座国际化的大城市,上海的地铁真的是四通八达。”
水田贤治毫不吝啬地称赞在上海生活的便利比东京更有优势,“上海的手机支付非常方便了,在街头巷尾的小店中,都可以使用手机进行支付,这一点东京还有所欠缺。另外,在上海不仅能吃到地道的日本料理,更能尝遍全世界的美食,令人十分满足。” 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