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9日 星期六
察农需  助增收 有雨有风有阳光 为外卖餐饮食品安全加把“锁” 助力浦东打造新时代文化品质城区 党员带头  员工靠拢  人人办实事
第2版:要闻 2021-08-05

为外卖餐饮食品安全加把“锁”

方翔

近日,一名外卖员拍摄了一段视频,自称曾在外卖餐品中加“老鼠屎”和“尿液”。对此,相关的外卖平台称,这位外卖员已离职,平台获悉情况后已报警。目前,警方正就此事开展调查。

点个外卖,竟然被加“老鼠屎”和“尿液”,虽然事情的真假还有待调查,但仅从视频来看,广大的外卖消费者不免“细思极恐”:还有多少外卖餐饮食品存在安全隐患?

近年来,伴随外卖行业的快速增长,一些问题也相继浮出水面:今年3月,一外卖骑手瞒天过海给消费者换菜,外卖7个菜仅1个出自下单餐馆;7月,一名送餐员在楼道等候客人取外卖时,竟两次往外卖里吐口水,然后若无其事地递给客人。

外卖餐饮食品不同于普通商品,从厨房到餐桌全过程都涉及消费者的生命健康。截至2020年年底,我国的外卖总体单量达到了惊人的171.2亿单,网络订餐用户规模达4.19亿人,占网民总数的42.3%。外卖餐饮行业一丝一毫的食品安全问题,都有可能引发巨大的反响。

外卖餐饮与传统堂食最显著的不同,就是消费者无法直观了解食品的实际情况,因而也导致从后厨到餐桌的过程中可能产生各种食品安全风险。为了解决因“看不见”而产生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监管部门要为外卖餐饮食品安全加把“锁”,从加工到配送、从线上到线下、从商家到骑手全链条闭环管理。对于外卖平台来说,不能止步于“先行赔付”,而应该找出漏洞、锁定肇事者、建立从业黑名单,避免同类事件发生。

守护外卖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需要将一些好的做法复制并推广。像上海的“食安封签”,根据外卖行业的实际情况不断升级换代,从仅仅是张贴纸的1.0版“封签”,到2.0版将“食安封签”与收银小票合二为一,再到3.0版将物联网技术与移动互联网相结合,在为客户提供外卖安全的同时,更能够“读”出外卖食品封闭和解封的地理位置和时间,通过核对台账、订单跟踪等手段,提前消除潜在的食品安全隐患。

外卖餐饮食品安全的这把“锁”要发挥更好的作用,就是要不断完善制度设计、监管手段和配套措施,最终形成外卖骑手、平台和商家“不敢违规”“不能违规”“不想违规”的有效机制,让消费者“点得放心,吃得安心”。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