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2日 星期六
旅游平台退单激增10倍 社区有“温度”抗疫有力度 昨本土新增62+32 小区38栋楼,志愿者每天至少“扫”3遍 她给孩子取名“安宸”寓意“宸启东方”
第4/5版:要闻 2021-08-05
心圆西苑小区产妇谢女士在隔离产房诞下宝宝

她给孩子取名“安宸”寓意“宸启东方”

谢女士和宝宝

今天上午,心圆西苑小区一位孕妇因双腿水肿,到小区临时设立的健康咨询室求助,经相关部门联系,由急救车转运至医院就医 通讯员 闵勇 张伟 摄

本报记者 郜阳

“6斤多,是个男孩,母子平安!”昨天下午3时10分,上海东方医院(南院)隔离产房传来好消息,居住在封闭小区心圆西苑的产妇谢女士顺利生下宝宝。尽管压力重重,但看到母子平安,忙碌了近两天的医护团队总算舒了口气。“宝宝评分10分,很争气!”东方医院(南院)医务部主任鲍欢告诉记者。

本周二,浦东新区川沙新镇华夏二路1500弄心圆西苑小区被列为中风险地区。在疾控人员前期调查中,谢女士反映,自己已怀孕40周,并出现腹痛,感觉很有可能在隔离两周内生产。120将谢女士转运到了东方医院(南院)。“当时我们面临着双重压力,一是要确保产妇分娩顺利;二是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们也没有更多经验,毕竟涉及人群包括医护、母婴和家属。”鲍欢坦言。

收治入院后,谢女士和陪护的婆婆两人被安排在了发热病房。这是谢女士的头胎,那会儿,她既紧张又焦虑,一直在哭,不停打电话给丈夫。见此情景,产科主任刘铭穿上防护服,为她做了胎检。“宝宝非常稳定!”隔着口罩和防护屏,刘铭的声音很轻,但无疑给谢女士打了一针安定剂。

同期,医务部、产房和手术室也在紧锣密鼓地讨论流程。“产妇状态不好,如果能到产科病房,情绪应该能稳定下来。”东方医院(南院)产房备有一间隔离产房,消毒工作马上展开。母婴同室对消毒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不能用含氯的消毒剂,只能用过氧化氢来擦拭。一切准备完毕,当晚10时,医护人员用负压转运车将谢女士和婆婆两人分别转运到隔离产房。“负压转运车的锂电池非常重,转运过程并不容易,还有专门人员一路跟着消杀。”鲍欢说。

到达产房后,谢女士的情绪明显平稳了很多。她和婆婆带了个很大的行李箱,这是临时准备的“待产包”,里面装的都是吃的喝的和用的,但由于走得急,还有很多没法准备的。其他病房的产妇听说,主动和她分享了自己的“存货”。

“我之前是在其他医院建卡产检,一下子换了一家不熟悉且陌生的医院,我心里其实特别特别紧张。”谢女士说,“但这里的助产士非常贴心,一晚上都陪着我安慰我。我想,既来之,则安之。疫情给了我们家一段特殊的回忆,以后想起来一定很难忘。”

谢女士的生产过程很顺利,产程约三个小时。“我们也通过人工破膜、打催产素等方式助产。”15时10分,谢女士诞下一名男婴。“宝宝非常健康!”刘铭向她祝贺。

对于刘铭来说,穿成“大白”的模样给产妇做手术,还是头一遭。“全副武装”下,视线和行动难免会受影响,但凭借丰富的经验和过硬的技术,她带领团队沉着应对,顺利完成了任务。

“宝宝的名字叫‘安宸’,小名叫‘安安’。”初为人母的谢女士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她特别强调:“‘宸’有着‘宸启东方’的含义。”

观察24小时后,谢女士今天下午会带着安安由120闭环转运回小区家中。“宝宝后续还要接种疫苗等,这些在日常生活中看似非常简单流畅的工作,在疫情下就会变得非常复杂。我们还会通过120闭环转运将母子接过来,设置专门的转运通道,专人做好消杀工作。”刘铭介绍,“我们也留下了产妇的联系方式,告诉她我们的手机24小时开机,有什么问题可以马上联系。”

谢女士说,跟她同在心圆西苑小区隔离的还有几位“准妈妈”,这两天也通过微信了解了她的经历,得知她顺利分娩,在祝贺的同时也纷纷定心了。抱着安安,谢女士说,等宝宝大些了,要把这段经历讲给孩子听,让他成为懂得感恩,对社会有用的人。

“医护人员、后勤人员、保安等很多人为了这次特殊的分娩都默默奉献,孩子的啼哭声如同疫情下的灿烂阳光,温暖了我们所有人。”鲍欢说。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