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军队在立陶宛参加北约军演 图GJ
日前,中国外交史上罕见一幕再现。
中国外交部10日宣布,决定召回中国驻立陶宛大使,并要求立陶宛召回驻中国大使。上一次类似情况还要追溯到1995年,时任驻美大使李道豫因中国台湾地区领导人李登辉“访美”被召回国。
历史的重现,只因立陶宛触碰到了中国的底线——一个中国原则不容任何挑战。
毫无改错之意
中国外交部在10日声明中表示,立陶宛不顾中国反复交涉、晓以利害,允许台湾当局以“台湾”名义设立“代表处”,此举公然违背两国建交公报精神,严重损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一个中国原则是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和国际社会普遍共识,是中国同其他国家发展双边关系的政治基础。
立陶宛外交部当天迅速回应,但除了表示“遗憾”外,仅辩称将遵照一个中国原则,“像欧盟及世界其他地区国家一样”与台湾建立互利关系,丝毫没有改正错误之意。
这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
立陶宛这番辩解,已在台湾当局的自我夸耀中被不经意戳穿。台湾外务部门此前表示,这将是欧洲首个以“台湾”为名设立的外务机构,立陶宛也是和中国大陆建交的国家中,第一个容许以“台湾”名义设立“代表处”的国家。如此挑战一个中国原则,是可忍,孰不可忍。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11日表示,一个中国原则的含义不容歪曲,对于嘴上说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实际上却公然同台湾当局搞官方往来,甚至为“台独”势力站台的行径,中国人民绝不答应。
冲上反华一线
立陶宛置两国关系的政治基础于不顾,中国当然要予以反击。事实上,立陶宛开两国关系的倒车已有时日,台湾问题不过是它冲到反华一线的最新表征。
立陶宛位于波罗的海沿岸,人口不到300万,面积6万多平方公里,1990年从苏联独立后,虽长期奉行亲西方政策,并于2004年加入北约和欧盟,但对华交往总体保持稳定。然而,去年10月由中右翼祖国联盟-立陶宛基督教民主党人党主导的执政联盟胜选上台后,立陶宛对华政策明显转向激进。
今年2月,立陶宛议会通过有关退出中国-中东欧国家(17+1)合作机制等决议。5月20日,立陶宛议会通过干涉中国新疆问题的决议。5月22日,立陶宛外长兰茨贝吉斯宣布正式退出“17+1”,还试图挑动其他欧洲国家退出“17+1”。
欧美态度迥异
立陶宛在欧盟国家里冲到反华一线,同美国的施压和鼓动紧密相关。
特朗普执政时期,美国以安全和驻军问题为筹码,频频施压包括立陶宛在内的中东欧国家,要求它们在对华“脱钩”、禁止华为参与5G建设等问题上冲在前面。拜登上台后,将修复同德法等欧盟传统大国的关系放在优先项,并伺机稳定同俄罗斯关系,对中东欧的关注相对减少。立陶宛是欧盟中少有的始终紧抱北约大腿的国家,亟需美国关注。
对于拜登来说,应对中国是他关注的核心议题。对于立陶宛来说,要讨好美国,无疑要在对华问题上证明自己的“价值”。因此,立陶宛的对华政策转变,本质上是与美国沆瀣一气,各取所需。
但是,立陶宛冲在反华一线,把欧盟推向非常尴尬的境地。美国期待立陶宛能影响欧盟,但欧盟对外事务部10日只是就这一事件表示遗憾。一再强调保持战略自主性的欧盟,岂会任由立陶宛牵着鼻子走?
与此同时,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则对立陶宛的做法公开表示支持。谁是幕后推手,不言自明。
本报记者 杨一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