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总经理阮前途上午接听12345热线 本报记者 陶磊 摄
平稳应对恶劣天气“大考”,架空线入地工程新三年攻坚战实现“开门红”,“全能型”客户经理“随到随接”“按需而接”……今天上午,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总经理阮前途走进本报夏令热线,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国网上海电力将全力保障全市生产生活电力供应,深入推进电力架空线入地工程,并持续优化电力营商环境。
迎峰度夏
保持安全稳定运行
迎峰度夏之际,不少市民会特别关注“电”,希望电网稳定供电,空调如愿降温。对于这份关切,阮前途在专访中首先作了回应。这个回应也是一个好消息:今年迎峰度夏以来,上海电网已平稳应对首轮高温和台风雷暴等恶劣天气“大考”。
其中,上海最高用电负荷虽在7月14日创历史新高,达到3352.7万千瓦,但上海本地发电能力2100万千瓦、市外最大受电1500万千瓦,最大供电能力达3600万千瓦,可满足全市正常用电需求。
而在台风“烟花”袭击上海时,上海电网总体保持安全稳定运行,全市220千伏及以上主干电网未发生设备故障。这是因为国网上海电力提前组织了输电通道隐患特巡整治,恢复了重要变电站人员值守制度,并重点检查了地下变电站、地势低洼变配电站和电缆隧道的排水装置。
针对极端天气下配电网出现的各类突发应急状况,阮前途表示,国网上海电力确保全市173个抢修驻点日均配备1400余名专业力量24小时待命,随时开展主动抢修和快速响应。例如台风期间,因为树木倒伏等原因,出现一些中低压架空线路跳闸故障。对此,国网上海电力累计出动22600余人次,充分运用不停电作业、发电车接入等技术手段,尽一切可能抢修,仅用不到一天时间就将全部故障修复并送电。
架空线入地
实现新三年“开门红”
去年末,市委、市政府全面启动新一轮架空线入地和杆箱整治民心工程。阮前途说,这是对国网上海电力过去三年工作的认可,也是对未来三年工作的鞭策。
“在市委市政府和市指挥部的坚强领导、统一指挥下,在市、区两级政府机关部门的统筹指导下,国网上海电力进一步发挥电力央企排头兵作用,高标准规划设计、高效率组织施工、高质量实现成效,全力跑出‘人民电力为人民’的‘建设加速度’。”阮前途透露,上半年已累计完成231公里架空线入地工程立项工作,147公里架空线入地工程已开工,63公里架空线入地工程已竣工,取得新三年攻坚战的“开门红”。
这背后,国网上海电力在施工前期就做好“一路一方案”编制,减少新设箱体数量,并对道路两侧原有箱体作了排摸和全要素整治。
而在施工期间,国网上海电力严格落实市架空线入地工程指挥部要求,强化文明施工,规范施工场地高围挡、防尘、噪声、垃圾清运等管理,减少工程对周边居民、环境和交通的影响,力争打造新三年升级版文明施工样板工程。
未来,国网上海电力将进一步深化应用预制装配式电缆排管技术,充分运用不停电作业等技术,有效减少用户停电时间。
优化营商环境
“随到随接”“按需而接”
专访中,阮前途还透露了一个好消息:国网上海电力继去年助力中国“获得电力”指标世行排名进一步提升至全球第12位后,又在今年国内营商环境评价中再创佳绩——上海“获得电力”指标在80个参评城市中排名第2。
这,离不开国网上海电力近年来以FREE办电服务模式为核心理念持续进行的优化电力营商环境新举措。
在压减接电环节和时间方面,国网上海电力固化了线上办电业务申请流程,也在推行客户接电工程契约制,倒排项目送电时间,尽力在客户意向接电之日供电。
同时,国网上海电力积极推行“先接入、后改造”工作机制。客户办电申请获批后,“全能型”客户经理会组织设计、施工人员联合查勘现场,出具《阳光业扩接入实施查勘单》,以典型设计取代初步设计,统一设计标准和技术标准,固化业扩配套工程典型设计方案和设备配选方案,有效压缩工程设计时间,并采用小型化、便捷化“新型低压综合计量箱”,增加低压供电电源接入点。“全能型”客户经理在做好停电用户沟通工作后,于施工当天通知停电,有效压缩客户接电时间,做到“随到随接”“按需而接”。
持续优化电力营商环境中,国网上海电力今年上半年已为17959户企业客户完成接电业务,同比增长21.78%,307.93万千伏安的接电总容量,同比增长61.67%,为企业节省投资共约4.51亿元。
本报记者 罗水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