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12日 星期三
打疫苗 薄饼切丝炒来吃 “的确良”个回忆 居心不善“促掐鬼” 辣锅盖浪爬格子 便当是真便当
第15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2021-08-22

居心不善“促掐鬼”

文/叶世荪

小时候经常从别人口中听到“cuo ke(均为入声)”这个词,却不知写法。后来才知道,这个表示刁钻、刻薄、坏心眼的词语,老早就有相应的文字记录。

该词最早写作“促狭”,西晋《三国志·魏》:“营中促狭,可于平敞之处设坛场”;“(颜)良性促狭,虽骁勇不可独任”。显然,此时的“促狭”只表示场地狭窄或人的气量狭小。到了新词新意大量涌现的元代,文学作品中常见的即为“促掐”的写法。元曲《竹叶舟》四折:“(你)怎生又要把我掉在大江之中险丧性命?你好促掐也”;《桃花女》三折:“(周公做哭科云)桃花女,你好促掐也”。《水浒传》四十一回:“又做这等促掐短命的事!”

“促”的本义是急切、迫近,而“掐”字按清代郑珍《说文新附考》的说法,是“爪刺”的意思,“苦洽切”;“促掐”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为直接的伤害、使人难堪的攻击,基本就是上海人使用该词的意思。

自“促掐”问世,即有与“促狭”混用的情况。元曲《生金阁》三折:“我把你箇促狭的弟子孩儿,酾这么滚汤般热酒来烫我!”这里的“促狭”已经不是气度不大而是蓄意阴损。明清之后,这种混用加剧,且词义就是刁钻刻薄、存心使坏的意思。譬如:《红楼梦》《花月痕》《海天鸿雪记》等用的是“促狭”,而《西游记》《才人福》《九尾龟》等用的是“促掐”,用此用彼全凭作者喜好。此外还有“促揢”“戳客”“促恰”“撮克”等写法。

用现在流行的话讲,很low的行为即可称为“促掐(狭)”,那么促掐(狭)之人、居心不善且恶意损人之人,即是上海人口中的“促掐(狭)鬼”。

顺带说一下,网络上有人将“促掐(狭)”一词归入“洋泾浜英语的译音”,认为其来源于英语trick(意为:戏法、欺骗、欺诈、花招、骗局)或tricky(意为:棘手的、狡猾的、难办的、诡计多端的)。笔者认为,两者间不仅音义差别很大,时间上也完全对不拢。现有文献显示,中文在西晋时期(265年~317年)就有“促狭”这个词,且不说当年远隔重洋的两地是否存在文化交流,当时英伦尚被罗马帝国统治,主要说拉丁语和希腊语。直到东晋之后一百多年,古英语(450年到1150年间盎格鲁-撒克逊国家所使用的语言)才从西日耳曼语的方言中发芽。把这个词与英语牵扯在一起倒有点“关公战秦琼”的意思了。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