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茂清
1926年11月25日,毛泽东署名“润之”,在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第179期上,发表了题为《江浙农民的痛苦及其反抗运动》一文。内中一节,揭示了崇明上沙佃农饱受地主剥削、奋起反抗的具体事实。
大革命时期的1926年5月3日,毛泽东为所长的第六期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开学,周恩来、萧楚女、彭湃、恽代英、李立三等中共领导人为教员。学员中的两个,是崇明青年陆铁强、俞甫才。
重视调查研究的毛泽东,列出专题,组织学员座谈交流各地农村现状。他在参加江浙组座谈时,听说陆铁强来自江苏省崇明县,便问,有传崇明上沙发生过佃农抗租暴动,真有这事吗?陆铁强作了肯定的回答,说那时自己还小,是听大人讲的,于是说道开了。俞甫才跟着作了些补充。毛泽东边听边记,不时饶有兴趣地插问。会后还约见两人继续采访。
受毛泽东、周恩来等的教导、影响,陆铁强、俞甫才思想升华,由衷信仰马列,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崇明最早的共产党人。农民运动讲习所结业,他俩被中共江浙区委任命为特派员,于9月下旬回崇明开展农民运动。得到消息,上沙连遭风灾蝗灾,收成大减,地主不顾佃农死活,强行按旧例收租,激起怨声载道。人心可用!两人立即奔赴上沙,联络五年前抗租暴动的骨干,动员农民组织农会,抱团斗倒地主实行减租。得到广泛响应,申请入会者多达万人。陆铁强、俞甫才向中共江浙区委送交了《崇明工作报告》,汇报了佃农遭受的剥削压迫、民国十年的抗租暴动、今年大灾地主照熟年逼租、佃农纷纷加入农会准备与地主斗。
这时毛泽东已来了上海,正在撰写《江浙农民的痛苦及其反抗运动》。看了《崇明工作报告》,加上广州采访两人的材料,悉心取舍整理后,作为江浙农村具体事实的典型写进了文章。文中写道:“崇明,长江口之一岛,岛之全域为崇明县,均长江泥沙沉淀冲积而成。岛之四周年涨新沙,因此沙田甚多,佃农甚多。”随之列举种种事实,证明“此地地主剥削佃农非常厉害”:
“每千步田(约合四亩)要纳保证金五十元。”
“每年耕种所用人工、肥料、农具、种子等均归农民自备。”
“秋收后每千步田要纳租谷五百斤甚至五百斤以上。”
“地主到农民家里的时候,农民要请他吃好酒饭,不然便难免加租。”
“收租的秤,大概都在二十两以上。农民如稍反抗,马上送县究办。”
“农民若今年欠了五元租,明年就要你还十元二十元,又不得不还。”
因不堪地主的残酷剥削压榨,“农民之破产者年年有之。”毛泽东愤怒揭示。
濒临绝境的佃农奋起造反了。毛泽东继续公开他的调查材料:“此地农民曾在民国十一年起了一个暴动,并没有什么赤党过激党煽动他们,他们自己成群的起来打毁警察局,割去地主陶某的耳朵,并大闹县署要求减租。”
这场暴动声势浩大,影响广泛。大闹县署那天,万余佃农潮水般涌向县署,扁担如林,吼声如雷。县知事被这山呼海啸般气势吓破了胆,终于答应了减租条款。
至为可惜,不过二三年,抗租暴动成果付诸东流,毛泽东总结教训:“后因团结不固,首领被捕,以致失败。”笔锋转向眼下,“今年江苏遭了普遍的旱灾,田亩减收,上沙地方每千步田农民只收谷三四百斤,而地主缴租却坚持要照旧例缴五百斤。地主且以《佃业维持会议决》以欺农民,于是农民恨地主愈深。”
他从陆铁强、俞甫才《崇明工作报告》得悉,在共产党领导下,崇明的农民运动风发云涌,势不可当,满怀信心写道:“暴动又将发生了。”
事实证明了毛泽东的准确预言:
崇明县农民协会宣告成立;一批农民运动骨干加入了共产党,崇明最早的党组织诞生;党领导的第一支武装——崇明农民自卫军组建;七千佃农示威游行,通过议租大会迫使地主减租;打开恶霸地主粮仓,帮助灾民度过了饥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