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5日 星期日
上海正根据证监会部署准备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 确保“双减”工作落地见效 挖掘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底蕴 期待全球资源配置功能明显增强 共同做大做强船舶海工装备产业 打造“两中心、两枢纽、两高地”
第2版:要闻 2021-08-25
金融行业业内人士热议:

期待全球资源配置功能明显增强

昨天发布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在金融行业业内人士中反响热烈,大家尤其期待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全球资源配置功能明显增强。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目标需放在国际国内格局的大背景下进行考虑。目前,上海已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未来伴随双循环的发展格局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提高,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也应该被赋予新的内涵。而‘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中心地位更加巩固,全球资源配置功能明显增强’是这一内涵的具体体现。”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会计学教授、中国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李峰指出,未来,伴随人民币国际化的持续推进,全球投资者将加大对人民币资产的配置。上海拥有最为齐全的金融要素市场,金融开放亦走在全国前列,其作为人民币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中心的地位将更加巩固。

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盛松成表示,《规划》中提出的打造人民币跨境使用枢纽则有助于打通人民币的国际循环。“上海跨境人民币收支占据全国跨境人民币支付的半壁江山,同时,境外的市场主体持有的人民币资产也主要分布在上海。推进人民币可自由使用和资本项目可兑换先行先试,发展人民币离岸交易、跨境贸易结算和海外融资服务,完善跨境金融管理制度,将显著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规划亮点颇多。他指出,规划中对于促进国债期货、股指期货、期权、利率和外汇衍生品发展都较为重视,创新人民币金融产品,扩大债券市场开放,探索资本项目可兑换,这些都清晰指向了继续加大金融开放的蓝图。“上述产品和规则创新持续推出,将有助于继续维持中国和上海金融市场对全球投资者的高度吸引力,夯实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 本报记者 杨硕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