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一丁
复旦大学即将迎来一批新生。2021级新生中有个乐观励志男孩,他叫徐一丁。刚上高一,他就被查出骨肉瘤,被迫休学,甚至截肢,但是,重返课堂的他,总是笑着。他用乐观和努力,用好的学习方法,叩开了复旦的大门,考取复旦大学工科试验班。
四年前,徐一丁考入江苏省天一中学。在入学两三个月后,徐一丁左腿突发剧烈疼痛。经检查,诊断为骨肉瘤。为了治疗,徐一丁不得不暂别校园,休学一年。一年中,徐一丁经历了反反复复的手术。“一开始,我以为手术后休息一段时间,应该就能回校学习了。没想到,伤口出现感染,不得不进行清创手术,处理感染的地方。可能我身体对金属假体排斥反应比较明显,三次清创手术都没有太大效果。”最终,徐一丁进行了截肢手术。
面对突如其来的身体变化,徐一丁说,“既然已经发生了,就没必要抱怨,顺着它继续走下去。比我不幸的人还有很多,所以我没有理由悲观与失望,只有乐观才能给自己和身边的人更多的希望。”有他在的地方,总是充满欢声笑语。“我的主治医生夸我说,如果每个人都能像我这样乐观,那该多好。”
截肢后,徐一丁配上假肢进行站立和行走训练。住院期间,徐一丁没有放下学习。他会复习自己学过的课程,预习后面的课程内容。他说,当下,要努力往更好的方向走,至于未来会发生什么,交给未来,只管往好的方向继续走。
经过一年多的治疗和休养,徐一丁回到天一中学,从高一下学期开始读起。面对落下的半学期课程,徐一丁没有担心,他养成了提前学习的习惯,提高了在课堂上的吸收能力。
生病之后,徐一丁发现了看书和学习的乐趣。“以前我喜欢出去跑,喜欢踢球。到了高中,特别是生病之后,体育离我远了。我只能再寻找点新的乐趣。”同学去上体育课、去食堂吃饭时,徐一丁把那些时间用来看书、写作业。他有自己的学习节奏,同时也有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
考入复旦,对徐一丁来说是个意外,“没想到高考发挥得很好,我爸妈、爷爷听说时,欣喜若狂”。回望高中生涯,徐一丁感谢付出百分百努力的自己,也感谢老师和同学们给予的帮助。“帮忙拎包的班长、冒雨接送我的老师、推轮椅的同学们,他们伸出的手,温暖了我整个高中生涯,让我没有忧虑地投入到学习中。”
为何选了复旦工科试验班?徐一丁有自己的考量。他说,“芯片自主研发越来越受重视,对国家安全和科技自主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我想在专业分流后,进入微电子专业,为国家科技发展添砖加瓦。而复旦有着全国最好的微电子学科相关实验室和平台,不管对学习还是研究,都有优势。”
选择工科试验班,某种程度上也算是家学渊源。徐一丁介绍:“我的父亲有好几年微电子方面的工作经验,他经常和我分享一些器件原理和特点。在他的感染下,我渐渐也对这个专业有了兴趣。”
如愿选到自己喜欢的专业,徐一丁对未来在复旦的学习和生活,憧憬万分。徐一丁说,不管未来遇到什么困难,都会一直保持乐观。
本报记者 张炯强
通讯员 章佩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