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7日 星期六
夏日最后的狂欢 酷暑·工地 杀“熟” 打卡种德桥路 无心与有意 “龙套”明星茂路
第20版:夜光杯 2021-08-26

“龙套”明星茂路

汪正煜

仰望星光灿烂的夜空,我们常看到最明亮的几颗,却忘记没有无数肉眼难见的小星星,银河不会如此璀璨。

上海电影制片厂有一批老演员,就像星河里的小星星,一辈子只是演配角,演小人物,毫不起眼。他们平常的生活,和社会上那些百姓一样,工资不高,日夜操劳。多拍一部影视剧,为能多赚一点钱,改善生活,也为多实现一点自己的艺术梦。这些老艺术家组成的不知名的“龙套”群体,长年累月在银幕上不论角色大小,有戏便上。茂路就是这“龙套兵团”中一员。

他在电影中经常出现,演着农村大爷、卖艺老汉、地痞无赖、流氓乞丐、反动小军官等各类小人物。茂路参加过拍摄的影片太多了。《武训传》《关连长》《宋景诗》《女篮五号》《不夜城》《护士日记》《林冲》《长虹号起义》《聂耳》《今天我休息》《乔老爷上轿》《51号兵站》《燎原》《红日》《舞台姐妹》《火红的年代》……其中大部分大家都看过,可是多少人注意过这位叫茂路的老演员呢?多少人记得这样一片“绿叶”衬托过红花?我和茂路在影视剧中有过合作,所以也不揣冒昧,写下纪念他的这篇文章。

茂路的表演非常生活化,也有很大的本色。他的外相,活脱脱就是普通百姓的一员,他演农民,根本不要化妆,一上镜头就是。电影《血战台儿庄》,明星云集,而一个山东老爷爷,只有几分钟的戏,却把中国百姓的不屈不挠表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潸然泪下。谁演的?茂路。聪明导演明白,一个演员找对了,戏里的人物就成功了一半。斯言信矣!

我和茂路第一次合作是在电影《秦川情》中。该影片导演是黄祖模,影片描写中年农民桩桩收养了个逃荒姑娘榆钱儿,想等她长大后与之成亲,榆钱儿后来却爱上了一位青年农民,村里人分成两派,年老的要烧死这对青年恋人,年轻的要保护他们。茂路演老农民,我演年轻农民。都是小配角,都想多上一些镜头,所以两人在同一个镜头时,都要抢镜头。最有趣的是火烧那场戏,在陕西拍摄地没拍好,回上海看了样片要重拍。在大火熊熊的柴禾前,年老的喊,烧死她,年轻的大叫,不能烧!我和茂路两人推来搡去直往镜头前挤。演了半天,大汗淋漓,摄影师沈妙荣却放下机器大笑着说:你们这样抢镜头,我哪能拍法子啊?黄导演也知道抢镜头,只是笑着讲:蛮好嘛,一个要烧,一个不让,抢来抢去。拍下去!

多少年过去了,这个情景至今历历在目。其实,演农民,我远不如他。我是跟着主角吕晓禾常去当地集市,体验生活,观察农民的举止,才稍演得像个农民。后来还写了篇小说《泥土里的汗水》,重现拍摄的体会。

无论什么角色,茂路都愿意演。《宝葫芦的秘密》里他就演个看不到多少人脸的宝葫芦。他家境不怎么好,从小家里穷,中学没毕业就到铁路局干体力活。当了演员也靠工资和菲薄的稿酬养家。那时演员的酬金十分低,每天加夜班,只拿六角八分钱。我们拍戏时,吃饭也是电影厂带个厨师到组里烧饭的。茂路吃得很节省。《秦川情》镜头拍完,按例,导演请客吃关机饭,那天正好是吕晓禾获金鸡百花双奖,全组兴高采烈,敞怀畅饮,我和晓禾都酩酊大醉。茂路却不愿酗酒,他还拿个饭盒把多余的好菜装起来,准备明天回沪带给他老妻吃。

厂里有人笑他“抠门”,其实他是个爱家的好男人。

我后来在执导的一部电视剧里找过茂路,也是小角色,一点点戏。拍完戏,我关照制片,多给点稿费,还不要让他知道,因为他为人正直,多拿的钱,一分也不要。以后我们很久没见面。有一天在电影厂,他看见了我,拉我到边上,小声说:“你以后有什么戏来找我,好吗?不管多少戏,只要让我能赚两包香烟的钱。……”我当时听了这话,差点流泪。

茂路的女儿后来也到电影厂工作,在服装组。我和她在影视中合作过几次。她说话大声大气,抽着香烟,很直爽。有人告诉我,这是茂路女儿,我简直不相信:和她的谨慎畏葸的父亲太不一样了!

作为一个影视工作者,德艺双全是时代对我们的起码要求。我不敢说像茂路这些老一辈的演员十全十美,但是,他们的经历,他们对艺术的执着,他们人品中的美德,是值得学习的。我还和上影的金牌配角李季有四次合作,其中一次在《林则徐赈粮》中,没有他演的老灾民,我演的林则徐也无法演好。

演员并非都如人们想象的那样有钱有势,可以吆五喝六。他们也是普通人。茂路活了八十五岁,李季在百岁谢世。清苦勤劳的人,长寿。

谨以此文纪念茂路、李季老师——和我曾经抢镜头的“龙套”明星。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