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30日 星期二
双面镜 跟着过爷爷《开口学诵读》 芭蕾的美原来那么近
第14版:文体新闻 2021-08-27
新学期要来了

跟着过爷爷《开口学诵读》

首席记者 陈炅玮 摄

扫码看过老师朗诵

“我又沉重地感到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我在悲愤中沉静下去了……”浑厚低沉的嗓音带着颤抖和哭腔,一下子让听者对鲁迅先生心中的沉痛感同身受。在82岁的朗诵艺术家过传忠新书《开口学诵读》随书附带的示范音频中,他一开口再度令人惊艳。对于老一辈观众,他是总在电视里普及文学知识和朗诵技巧的“过老师”;对于00后一代,他是小学语文课本配套音频里未曾谋面却又再熟悉不过的“爷爷老师”。

身为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的过传忠从事教育工作数十年。在口语表达、朗诵艺术上的优势,让他讲起课来绘声绘色,可称得上是一种艺术享受,也因此深受学生喜爱。他认为,文学作品中蕴含的美和情感,需要通过语言来展现。

2007年,过传忠接受上海教育音像出版社邀请,为上海小学语文教材录制了古诗词配套音频,边诵读边讲解,让小学生在跟读中领略到了古诗词之美。这套音频,已经陪伴了上海小学生十余年。

最初,《开口学诵读》是过传忠准备写给孩子们当教材的。但该书出版后被许多演员、播音员参考借鉴,过传忠也因此有了一个更大的梦想——希望朗诵成为一项独立的学科、一门专业的艺术。

早年过传忠结识了艺术家孙道临。孙道临在被称呼为“专业朗诵艺术家”时谦虚道:“朗诵还没有成为一个‘专业’,我希望在朗诵这个领域闯出一条路。”这番话深深触动了过传忠,在他看来,诵读完全可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口语体现出语气、语调、语境、预感等,能更丰富、生动地表达情感。许多诗人自己读诗,都不如朗诵艺术家读得精彩,正是因为朗诵“另有一功”。

发展朗诵艺术,需要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需要“从娃娃抓起”,从小培养孩子们讲究发音、揣摩语调、表达文本逻辑关系、体现神情意态的习惯和能力。这也是耄耋之年的过传忠,毅然提笔编写新书,并再度献声录制音频,一字一句教孩子学诵读的原因。

本报记者 吴旭颖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