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汝刚
听到屠耀麟先生不幸逝世的消息,我心情悲痛,脑海中顿时涌现出许多碎片般的回忆。
记得去年10月,屠耀麟先生在夫人的陪同下应邀来到剧团,商量策划表演艺术家李九松的纪念活动。我见到屠耀麟先生十分高兴,原因在于,我和他相识多年,交往不少,经常在一起谈论喜剧艺术创作和表演,他很关注我,我更尊重他。这几年来,由于疫情等原因,见面的机会明显减少。难得见一次面,心情当然愉悦。当时,我发现他虽然脸色红润,但是体态明显老了,精神也大不如前,心里产生少许不安和遗憾。谁知,屠耀麟先生提到《艺坛不老松——著名滑稽表演艺术家李九松纪念演出》这个话题,顿时才思敏捷,灵感十足,犹如一名临阵指挥的将军,胸有成竹,运筹帷幄。从节目编排到整体风格都安排得十分妥帖,中间不乏金点子。屠耀麟先生不愧是名导演,显然是手到擒来。我望着他判若两人的神态,深受感动,这才明白了,他是个有情有义的男子汉,对老朋友李九松饱含深情,热爱喜剧艺术事业正是他的精神力量。
我信任屠耀麟先生,他不忘初心,忠于党的文艺事业,始终把弘扬先进文化视为己任,坚持从生活中挖掘创作源泉,作品中传递正能量,因此取得文艺创作的累累硕果,电视综艺晚会、大型滑稽戏《海上第一家》,尤其是海派情景喜剧《老娘舅》《开心公寓》等都倾注了他毕生的心血和智慧,成为了电视栏目的经典之作。
我了解屠耀麟先生,他乐于和滑稽界人士交朋友,熟悉演员,了解演员,尊重演员,善于从喜剧演员的信息和谈吐中吸取创作灵感,犹如一名高明的厨师,依靠着鲜活的食材,烹饪出人间笑的美味;又如一名美术大师,在原本单调的色彩中,调和出五彩斑斓的美好世界。他把老艺术家视为师长,关心他们的健康和生活,他把中年演员视为朋友,关心他们的艺术创作,他把青年演员视为子女,大胆启用新人,邀请初出茅庐的青年人在节目中担当重任,不畏收视压力,他鼓励青年演员说:“电视是快餐文化,只有立足剧场,经受舞台磨炼,才能依托屏幕,繁荣剧场文化,走上演员良性发展的道路。”在屠耀麟先生的调教下,不少演员脱颖而出,成为观众熟悉的青年艺术家。
那次见面分手时,屠耀麟先生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现在新媒体如此发达,对传统艺术带来不可估量的冲击,不少上海小孩已经不会说上海话了,语言的环境起了变化,但是,我看到了你们剧团所做的不懈努力,脚踏实地,真不容易啊,我相信,只要大家努力,海派滑稽艺术会得到良好的传承。”
清茶一杯,略表敬意,肺腑之言,记忆犹新,这次见面的场景犹在我的眼前,谁知竟成了生死永别,岂不令人唏嘘,让人痛惜。
屠耀麟先生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