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最大的能吸引证券行业各类人群关注的焦点新闻就是北京证券交易所。9月2日晚间,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消息重磅而至,新三板改革站上新的起点,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又迈出关键一步,投资者将迎来上交所、深交所和北交所的“三所时代”。
北交所的推出,一是充分彰显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提升直接融资比重的迫切期望,证券市场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承担更多更大的功能。二是释放出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积极信号。2019年以来,围绕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开启了融资端和投资端改革,融资端改革包括注册制试点、科创板设立、再融资新规等,此次北交所设立是一个里程碑事件,而投资端改革启动了支持中长期资金入市等政策。三是资本市场重大扩容给券商带来更多的业务机会,包括投行业务、一级市场投资业务、经纪业务、两融业务等。近期券商板块的活跃也证明很多聪明的钱是相当敏感的,近期创纪录的连续万亿交易量也印证了市场资金对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向往。
谈到近期的成交资金,有一个策略分析笔者也很有同感:连续一段时间的创纪录巨量资金交易,主要由三个方面构成:受到结构牛市吸引进来的,包括北上资金;场内机构资金调仓;量化基金交易。它们的构成大约是2:3:5。对于量化交易占比如此之高,业内存在争议,但国内量化基金的规模已经一万亿元了,之前基本都是做高频量价的,如今规模大了,交易频率就降低了。再分析量化基金状况,可以说存在相当程度的同质化策略,其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就是趋势被强化,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盘面,犹豫中走强,连续万亿元以上的创新纪录还将继续。因此,作为中介机构的券商没法不成为阶段性的投资焦点。时起时落的热点也将造就时起时落的明星股。
再举一个例子,也同样具有标杆意义:上海机场。从36元到现在的45元,经过了二十多个交易日,其间股价有涨有跌,但上升势头不减,多好的投资收益啊!而其半年报显示却是净亏7.41亿元!
笔者把上海机场当作一个对眼下股市的参照标杆,也是一种特别却有效的思考方式,就是找一个被基本面打击力度最大的标的,目前疫情还没有结束,经济受影响还在持续之中,国与国之间还没有恢复正常,对上海机场而言还看不到盈利的时候。而此刻上海机场却形成上涨趋势,其背后的意义更有价值。
来看看上海机场的半年报吧。国际航线停摆导致的免税收入大幅下降是公司亏损的主要原因。年初时由于疫苗的出现,人们对今年的防疫形势较为乐观,但随着新冠病毒变异的出现,国际抗疫可能会长期化。在这种情况下,国门的打开必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股价已经在说话了。当下重组方案还在实施过程中,或许注入虹桥机场能够加快扭亏进程,但具体影响还有待交易对价来确定。
还有一个例子,就是差得不能再差的*ST海航,可以说是一家超出投资底线的公司,面临退市,却也可以作为判别市场信息的标杆。看看它的股价变化,连它都能走好,是不是也让我们看到明天的希望?
文兴
本版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