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眉目传情的“蜜月期”,进入相看生厌的“倦怠期”,要多少时间?
6月,法国总统马克龙还和美国总统拜登,与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意大利总理德拉吉一道,在海滩漫步。可到了现在,欧洲到处都弥漫着对美国的怨气。告别特朗普,美欧关系非但没能回到过去,相反,欧洲人对拜登的不满在积聚,热情在降温。
撤军戳破关系真相
“英国显然不是超级大国。”日前被问及从阿富汗撤离是否表明英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实力有限时,英国国防大臣华莱士这样回答,随后话锋一转,“但一个不准备坚持某件事的超级大国,也可能不是超级大国。”
分析人士认为,华莱士此番言论是在暗示,美国已经不再是一个超级大国。
这些天来,由于从阿富汗撤军,英美龃龉不断。英国人不满在塔利班接管喀布尔后,拜登无视英国首相约翰逊的电话长达36个小时;在意本国被排除在关于撤军的对话之外;甚至在议会之上公开抨击美国独断和执意撤军,以及喀布尔机场的混乱。而美国,则放出料来,称喀布尔机场的爆炸,归咎于英国坚持开放风险最高的机场阿贝门用于撤离,给自杀袭击者钻了空子。
英国人评论,英美的特殊关系“出现一条危险的断层线”,甚至“急转直下”“消亡”。
被撤军戳破真相的,除了英美关系,还有整个欧洲与美国的关系。
“令人恼火的不是撤军本身,而是美国与欧盟缺乏协调,特别是撤离的北约特派团由来自36个国家的军队组成,其中四分之三非美军。”英国广播公司强调。
欧洲人认识到,平常勾肩搭背、口口声声称“盟友”,遇到事了美国人就会将盟友一脚踢开。德国总理候选人拉舍特称,撤军是“北约自成立以来所经历的最大的灾难”;捷克总统泽曼斥责美国是“懦夫”,并表示“美国人已经失去了全球领袖的威信”……在诸多欧洲领导人看来,美国的撤军方式以及相关言论,同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没有两样。
欧洲想要联合自强
但阿富汗撤军只是一个导火索。
去年拜登胜选后,德国人对美国总统的信心,一度从特朗普时期的10%涨到了79%。只是,拜登并没有像欧洲人期待的那样,取消特朗普时代对欧洲商品征收的贸易关税;在新冠疫苗专利问题上,美国总统也将欧洲甩到了一边;而当欧盟为了挽救损失惨重的旅游业,顶着舆论压力,将疫情严重的美国列入旅客来源地“安全名单”时,美国却拒绝给予对等待遇……
瑞典前首相卡尔·比尔特认为,欧洲人对美国总统的期望值太高了,“他们不切实际”。在他看来,拜登许多的“美国回来了”根本没有发生。
在日渐频繁的争吵中,爱在渐渐淡去。
将美国踢出了“安全名单”,欧洲人不想再继续维持与美国“表面的和平”了。欧盟委员会副主席希纳斯公开表示,他已取消下周的赴美行程,“因为我不认为旅行规则缺乏互惠是公平的”。
再提“战略自主”,欧洲人想要改变为美国做嫁衣的现状。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9月2日表示,欧盟成员国联合自强是唯一出路,他将在11月的欧盟防长会议上提出组建一支5000人的部队。
“欧盟国家曾认为,等到特朗普下台,我们就会回到‘旧常态’。”正如前法国欧洲事务部长娜塔莉·卢瓦索所说,如今幻想破灭,“那个‘旧常态’早已不在人世了”。
哪有什么“七年之痒”,才七个月而已。本报记者 齐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