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7日 星期日
心安处即是家 看,秋天的第一抹红 短街转角 有个心的驿站
第19版:文体新闻/文娱 2021-09-07

短街转角 有个心的驿站

高安路藏着家小小黑胶图书馆

童话世界里,通往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是国王十字车站九又四分之三站台的神奇列车,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城市也有很多通往秘密花园的转接站。

高安路18弄的弄口,就有一处不足12平方米的沿街空间。过去这里是街道有线电视收费站,现在这里是充满上海风情的“胶集”黑胶图书馆,还有个很接地气的名字——高安驿站。

捐唱片 赠一份情谊

几把沙发椅、一方小茶几,迷你的空间里陈列着各色各样的胶片唱机,大的就和老电影中的大喇叭花相仿,却是新设计的海派风格,小的不过手掌大小,红黄蓝一色排开精致可爱。可别小看“胶集”的收藏,仅高安驿站三大抽屉的老唱片就不下百张,年代最久远的是上世纪30年代梅兰芳先生录制的《玉堂春》。

驿站的变身、黑胶图书馆的入驻,也点亮了周边居民尘封的记忆。当林阿姨带着一塑料袋的老唱片寻到驿站时,“胶集”创始人于宗义十分惊讶:“阿姨自高安路搬出十多年了,时常会回来探访老邻居,那次看到驿站里放胶片,就回家整理了10张特地送过来。”

虽然已年过花甲,可回忆起小时候倚在父亲腿上听老唱片的情景,林阿姨的脸上还是会浮现小女儿天真的神情:“这是爸爸留下的遗物,做外贸生意的父亲不论到哪里,箱子里都会带着这些唱片,片刻不离。”如今唱机时代已然过去,黑胶成了小众爱好,林阿姨想着要为这些藏于抽屉深处的宝贝找个新家,遇到“高安驿站”才下了决心。

好邻居 暖一片心田

墙上挂着油画、空气中流动着音乐,这样“雅集”似的驿站,也时常有环卫工、绿化工乃至隔壁小区保安的身影。高安路段环卫工左师傅是这里的常客,初次路过正是骄阳似火的夏日,他扫洒至此处,自落地玻璃窗向里张望,于宗义热情打开门,邀左师傅进来歇歇,孵会空调喝口水。腼腆淳朴的左师傅没有进门,接了一瓶矿泉水又去工作了。

然而,之后每每路过,只要驿站里有人,大家都会打开门聊几句。天寒时,于宗义或是其他值班同事也会帮有需要的师傅热饭菜,为照顾好邻居,“胶集”特别购置了微波炉,并常年备有矿泉水。

这样贴心的驿站,渐渐也让劳作在这条路上的环卫师傅们敞开心扉。现在,左师傅不那么忙时,也会步入驿站,看看老朋友在捣鼓的那些胶片和唱片机,虽然总笑说“听不懂”却也分明在乐声中流连。而隔壁保安室的小俞则更胆大些,他会和于宗义交流“探访”心得:“黑胶唱片我是真听不懂,但你们挂的画都不错,很有意思。”

本报记者 朱渊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