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一个新概念的突起必定与一批企业有关。在2017年至2019年TWS耳机大爆发之际,苹果领军,安卓阵营崛起,带动了一批投资者热棒相关企业,出现了像立讯精密、漫步者一批的大牛股。
如今大洋彼岸的“蝴蝶”扇动翅膀,A股的元宇宙概念大火。A股代表性企业中青宝已经连续两日“20cm涨停”,宝通科技也大涨超20.01%,当虹科技大涨20%、佳创视讯大涨超18%,叠加果链概念及元宇宙概念的歌尔股份也在尾盘涨停,港股中的腾讯控股近日也连续上涨。看起来又是熟悉的道路,熟悉的配方。
相比元宇宙新能源车还是资本市场热门之一,而乘联会每个月公布的销量数字也不断印证着这个行业的高度景气。根据8月份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整体乘用车市场零售为145.3万辆,同比下降14.7%,乘用车市场受到部分芯片断供影响反而销量是下跌的。而相较之下,新能源汽车销量则表现出持续强劲增长的态势。其中值得注意的是,8月最受欢迎的电动车的车型依旧是A00级微型车,批发销量达到了8.3万辆,份额占到纯电动市场的33%。也许2021年过去A00级电动车能占到半壁江山。五菱汽车在2020年曾经股价一度低至0.2港元,但到12月其股价一度创下历史新高的4.43港元,虽然后续有所调整但全年涨幅仍高达666%。最新统计五菱宏光MINI EV再度让人惊叹,不愧为“人民的代步车”,7月实销26905台,连续12个月稳居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销冠。
不过在笔者看来,眼前的新能源车还是不够“干净”,要知道我们能源的结构虽然有了巨大的进步,但是火力发电依然占全国发电总量的比例为70.5%,也就是说新能源车所用的电量70%多依然是“脏电”,改变电力来源,让“干净的电”占发电总量的大头不仅是“双碳”的要求,也是国家急需颠覆性技术的领域。笔者长期看好的高空风能技术应该属于这个领域。能源结构彻底改变以后,电动车才有可能推动碳中和,否则电动车的盲目扩张就是在增加而非减少碳排放。对碳排放作用巨大的就是当前的能源转型。
笔者在之前文章中提到了各类能源的利用效率。全年共有8760小时,核能发电全年可发电时间超过7000小时,火力发电超过4500小时,水力发电超过3800小时,而光伏与风电很难超过2500小时,保证电力供应平稳充足是一个现实存在的问题。
看各种能源密度就容易理解了。同样驱动车辆跑一段路程,汽油的能量密度高于电池,电池高于氢能源。假如把问题再改成非自动做功的电力利用,核电的能源密度高于高空风能发电,高空风能发电高于火电,火电高于水电,水电高于光伏和风电。在这个角度来说,中路股份拥有的高空风能发电技术,完全可以入列中国具有颠覆性技术行列,而被致力于中国“双碳”事业的国企、央企和负责任企业所重视。
尤其中能建、申能、大唐等都在不断重视高空风能发电技术之际,国家大力寻找颠覆性技术之时,笔者坚定看好“干净能源”中的高空风能发电技术。时间的推移也越来越见证其技术的可靠和成功。
最重要的就是,走认识的路,赚确定可靠的钱。 文 兴
本版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