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8日 星期一
让金点子成为开启未来的金钥匙
第14版:上海人民建议征集专刊 2021-09-17
临港新片区成立二周年

让金点子成为开启未来的金钥匙

金点子

李重:尽快启动规划建设临港新片区《滨海一号公路风景道概念设计方案征集》,建设一条东西向滨海的风景道,同时南北纵向连通各级城乡绿道、生态廊道。

李秋爽:在滴水湖周围引入共享单车,增加投放,方便市民和游客出行。

张骏:将临港新片区打造成一个有文化底蕴的特色城市。自己的城市标志,拒绝千城一面,要充分与滴水湖的美丽风光有机地融为一体,展示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新风貌。

崔海红:兼顾产业园区域和居民区域建设,打造产城融合新标杆。产业园区建设,要考虑新片区的环境,既要有产业,又要有好的居住环境,不走污染再治理的老路。

田睿芳:临港泥城产业高度集中,人口密集,城镇化基础较好。建议盘活泥城各类资源,对临港新片区的发展形成更为显著的推动效应。

唐小丹:政府部门能重视临港主城区周边城镇的发展,强化招商引资,让人民就业生活得到改善。

庞博:为了配合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与临港新片区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建议加快推进新片区住宅小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

任伟:建议加强体育设施的配套,增加篮球、足球、羽毛球、网球等体育场地,缩短专业体育运动设施和居民的距离。

张宏亮:对临港新片区的动迁房启动加装电梯工程,方便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和出行。安装电梯能改善居住环境,也有利于建设美好宜居的小区。

方淑波:临港靠海潮湿,对临港主城区最早一批小区进行重点维修,维护小区品质和居住安全。

金果子

当好金牌“店小二”

人民建议促成一流营商环境

“明天再早也是晚,今天再晚也是早。”面对许多企业对提高办事效率、优化营商环境的建议和期盼,临港新片区全力打造金牌“店小二”,投资促进服务中心也成立了“企业+人才”双专员小组。通过对园区、对企业开展实地走访,上门介绍政策的同时也收集企业好的意见建议,用下沉式服务将政府的政策和关怀送到企业和员工的手中。

上海贽丰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等近20家企业提出建议,目前新片区由于基站建设等原因,移动网络信号不理想,对企业运营和电话沟通时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他们建议新片区能够加速基站建设,优化移动网络信号,解决目前信号盲区和通话质量不佳的现状。针对收集而来的建议,新片区立刻对基站设置进行排摸分析,开展信号测试,认真听取企业关于信号优化的建议。目前新片区基站建设正加速进行中,让企业感受到临港的加速度和关怀度。

帕马(上海)机床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近百名员工的意大利全资外籍高新科技企业,在临港新片区优秀的营商环境下,企业不断地发展壮大,也希望继续扩大生产。在双专员小组实地考察时,企业提出建议,对企业因发展需要进行改扩建提供便利。临港新片区第一时间响应了企业的诉求,相关部门立即开展专题会议,详细了解企业的具体情况。针对帕马(上海)机床有限公司目前面临的发展瓶颈进行深入探讨后,经努力,快速地帮助其完善了厂房扩建规划。

梯牧半导体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是新片区内一家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芯片及产品销售、半导体分立器件销售的企业。因产品设计制作出现瓶颈,建议临港新片区管委会能够充分利用临港大学城的优良资源,搭建平台,促进产教融合,利用大学的先进技术理论和前沿知识解决卡脖子等问题,成就产教双赢。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在收到建议后第一时间根据其产品性质联系了上海电机学院材料学院院长李荣斌教授团队,并与教授团队一同赴梯牧奉贤园区实地走访调研,共同为企业出谋划策。现场通过与企业研发负责人进行深入的研究讨论,对产品进行现场测试察验,梳理企业在检测和焊接实验前后的经验教训,李荣斌教授团队给出了许多技术参考路线供企业选择。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讨论,企业对能够快速得到管委会及教授团队的支持,表示非常高兴。接下来企业将根据建议进行进一步实验,解决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问题,为临港新片区的发展助力。

在8月27日上海人民建议征集临港新片区工作站揭牌成立之时,上海人民建议征集临港新片区投资促进中心联系点也同步设立。在这个联系点,我们期待更多来自企业的“金点子”促进政府与企业的双向联动,让来自人民的建议转化成不竭的动力,一同推动临港新片区迈向更辉煌的明天。

相关链接

听民声、汇民意、聚民智——两年来,临港新片区用自己脚踏实地的每一步,将人们对南汇新城打造成世界一流滨海城市的美好向往化为现实。

■一批重要规划计划制定发布

《南汇新城“十四五”规划建设行动方案》完成,全面打造链接全球、辐射长三角的独立的综合性节点滨海城市。

前沿产业发展、数字化发展、公共服务体系等一系列专项规划相继发布,商业发展、生态环保等多个领域形成三年行动计划。

制定南汇新城规划建设年度工作计划,8个“重点地区规划建设项目”稳步推进,已完成顶尖科学家社区等4个项目的城市设计或总控成果。

■一批重点工程抓紧建设

两港大道快速化、S2公路海港大道立交等10个项目完工,累计完工里程35公里。沪城环路、顶科配套道路等13个新改建项目开工。

临港自来水厂、东引河、环湖80米景观带、绿丽港楔形绿地公益林等生态项目加快建设,黄日港楔形绿地项目开工,完成滴水湖核心区桥梁、河道、楼宇景观照明亮化工程。

10万平方米的水华路商业综合体项目开工,推动海昌商业综合体等项目前期工作。公建配套学校、社区医疗卫生服务设施等一批社会事业项目陆续开工,六院临港院区二期扩建工程项目规划获批。

■一批功能性项目落地启动

中运量T1线正式运营。轨交16号线加开大站车、直达车,日均客运量达到22万余人。三处建设者小镇相继投入使用,累计新建社区商业网点32个,推进100万平方米高品质饮用水改造试点。

举办2021年迎新跑、烟花秀、“影像滴水湖”等主题活动,举办斯巴达勇士赛、铁人三项赛和环法自行车系列赛全民绕圈赛等三项赛事。

加快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上海电机学院与德国凯撒斯劳滕智能应用科学大学获批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中学、上海中学东校及港城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研究推进数字孪生城市重点区域整体数字化转型,并在“国际创新协同区”开展试点。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