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敦煌走进故宫,还是在70年前的1951年。远在甘肃的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长常书鸿将他历年完成的全部壁画临摹本带到北京故宫午门展出。时隔70年,故宫敦煌再聚首。今天上午9时,“敦行故远:故宫敦煌特展”在故宫博物院开幕,180余件/套精品文物,3个原大复制整窟、35件壁画临摹本,70余幅高清复制壁画,6身复制彩塑等汇聚故宫午门正殿和东西雁翅楼。故宫与敦煌这两座文化丰碑,以其超越时空,融汇古今的独特魅力,让人们深刻感悟到中华民族伟大的融合力、创造力和生命力。
瑰丽璀璨
西马道上搭建起了临时展厅,展陈3个原大复制整窟。拾级步入展厅,敦煌气息扑面而来。敦煌石窟中最早有确切开凿年代的开凿于西魏的莫高窟第285窟中央室方形坛台,南壁和北壁各开凿4个小禅室,四披绘中国传统神话诸神与佛教护法神形象、唐代代表窟之一的第220窟绘以满壁千佛、盛唐代表窟之一的第320窟色彩浓艳厚重,保存犹新,四披千佛,向世人展示莫高窟的瑰丽璀璨。
西雁翅楼展厅的主题是“丝路重华”,分四个章节:丝路漫行、信念所成、庄严净土、壁上丹青。入口两侧通道采用了写实的浮雕手段,复原莫高窟北区崖体,颜色则选取了崖体自然呈现的土黄色。自通道进入展厅,犹如敦煌石窟,外观是土黄色的砾石岩崖体,洞窟内却是瑰丽多彩的世界。
午门展厅的展览主题是“万象人间”,这里是充满生机的世俗生活壁画及相关文物展品,主色调是绿色,用壁画图案点缀展厅。通过展现古代建筑、家居、服饰、妆容、乐舞、图案、生活用具等,可感受到古人在人间百态中体认万千气象,由此可看到中华文明的脉络中始终包含理性精神和人文色彩,在造物的艺术里看到天地之大美,也能看到万物之生机,感知到代代相继、生生不息的传承。
相映成辉
故宫是中国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宫殿建筑群,是中国古代宫城发展史上现存的唯一实例和最高典范,其宏大建筑和珍贵的宫廷典藏真实见证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创造,展示了古人追求天人合一、万邦协和、正谊明道的价值理念,贯通了古代中国源远流长的文明记忆,彰显了中华民族博采众长的气度。
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整的佛教石窟群,古代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从公元4至14世纪,莫高窟历经千年营建,荟萃了古代中西方文明交融之精华,凝结成集建筑、壁画、彩塑为一体的文化艺术宝库,蕴含着海纳百川、开放包容、和谐共生、美美与共的人文精神,见证着华夏文明绵延不绝的多元共存,书写出大美不言的精神诗篇。
故宫敦煌特展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敦煌展,而是通过故官文物与敦煌文物相映成辉的事实,昭示中华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和创新精神。故宫藏品与敦煌文化传承有续的文物数量十分巨大,由于展厅空间有限,此次故宫展出文物虽然仅47件,但旃檀佛、德化窑白釉观音坐像、方响、什锦梳具等文物均与敦煌文化传承有续,足以证明敦煌凝固了丝绸之路的文化,这条文化长河一直延绵流转到今天,沉淀在中华文化的血脉中,从未中断过。
敦煌石窟洞窟内是满绘壁画的,展厅中以敦煌图案贴敷在故宫原有建筑立柱和柱底的地面。抬头看,故宫原有的藻井彩绘映入眼帘,壁画图案与故宫顶部藻井相匹配,多重艺术元素渐次叠层,在天与地之间形成空间呼应。观众惊喜地发现,敦煌与故宫的色系,相隔千里百年却相得益彰且和谐共存,中华色系真的是千年一体。驻京记者 于明山(本报北京今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