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7日 星期三
歙县斗山街(焦墨) 做好“辅助” 蓝背心,红裙子 今秋,回到母校 军装,那些年的最爱 难得的书缘
第19版:夜光杯 2021-10-20

难得的书缘

祝淳翔

国庆长假里的一个夜晚,金风送爽之时,余携拙编《严独鹤文集》一函三册,赴沪南上海花园张伟老师寓邸登门送书。同时,有幸获赠张老师编著的三本新著,堪称书缘难得。

自退休以后,张老师学术活动不断,每年编书著书亦不间断。尤其是近两年,在外界疫情肆虐的情况下,张老师除了与现代文学研究专家陈子善教授紧密携手,联络上海的各界人士,组织编辑崭新的杂志书(Mook)《海派》,并腾出手来,既编又写,给广大爱书人留下宝贵精神财富。

《旧时书事》得到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的全力支持,为其主编《近代报刊文献辑录丛书》里的一册,分为“访书录”“失书录”“曝书录”“书缘录”四个部分,收录长短文章近九十篇,共三十余万字。文章的作者,除了耳熟能详、大名鼎鼎的名家,如胡适、周作人、郑振铎、文载道之外,也包括许多无名人士,有的甚至只是一个笔名,并不能参详其背后的真人。但他们的文章并不因为是普通人而削弱其文笔之引人入胜。综此,便应了周立民为本书序言《纸上漫游乐无穷》中所说的,“撒下大网,打捞很多被人忽略的珍珠”。

本书尚有一处与众不同的特色,即所有的书话随笔均检自民国文人发表在刊物上的原始文章,而非得自当代人所编文集,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张老师在多年学术研究之余所具备的慧眼,以及经年累月的读书成果,十分难能可贵。

张老师堪称近代电影史研究领域的行家里手,从上世纪80年代就笔耕不辍,留下多部专著。《影院文录》一书,是他在这一领域的一本资料性极强的工具书。顾名思义,本书从晚清民国浩如烟海的故纸堆中遴选史料,内容涵盖沪上影戏院(怀旧、丛谈、百业、素描、源流、摄影场),乃至各地、域外影戏院、影戏院文艺等多方面内容,全面展示了近代影戏院的起源、发展情况,影戏院特色、内容、类型、轶事、历史事件等以及人们对其态度、感想等等。

值得一说的还有,本书封面上有一张南京大戏院的影像,据老师亲口对我说,是他从一本俄罗斯人在上海的原版老书里发现的。

张老师还是近代上海老月份牌的研究者兼收藏者,《海上花开:月份牌历史与艺术》是他常年浸淫于此,不断耕耘,终于盛放的一朵灿烂夺目的奇葩。本书共分三部分,导论《月份牌之崛起与发展》是一篇综述长文,对于前人研究的成果有所评骘与校正,可使初始入门者,获得一个很好的概览。接下来的“大师群像”是关于月份牌画家的人物传记,分别撰写周慕桥、徐咏青、周柏生、郑曼陀、梁鼎铭、胡伯翔、谢之光和杭稚英的生平事迹,着重描绘其早年经历、成功历程和绘画特色。故事精彩,人物鲜活。第三部分“机构重镇”则揭示月份牌的出版发行机构,如商务印书馆、审美书馆及英美烟公司和南洋烟草公司在月份牌方面的贡献。本书是月份牌历史和艺术的第一本学术专著,厘清了通体脉络,梳理了纷繁的线索,纠正了很多习以为常的讹误,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所引大量文献,很多是第一次被发掘征引。至于多达200幅左右的图像,不少为首次披露,其中相当部分为其个人收藏。

张老师青年时吃过苦,他在五七京训班做过绿化工人,也在上海图书馆干过印刷工人,《永乐大典》《农桑辑要》等名著,他都曾在石印工场里印刷过,做过多年的体力工作(俗称吃萝卜干饭)。在锻炼了体魄的同时,带给他在石印这一几近失传的印刷工艺的诸多感性知识,是如今养尊处优的衮衮诸公所难以企及的。也正因如此,他关于月份牌是“添加了商业信息的石印年画”的观点,就更令人信服。

此外,本书图文并茂,不惜工本,以克数极高的全彩铜版纸精印而成,论装帧之精美,令人叹为观止。在翻阅研读之余,复有收藏价值。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