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7日 星期三
线装书藏得晚乐 瓷雕作品“饮水思源” “张鸣岐”款铜手炉 苍枝不老徐秉方
第21版:民间收藏 2021-10-20

瓷雕作品“饮水思源”

◆蔡一宁

瓷雕,是绘画和雕刻相结合,并通过瓷器表现出来的艺术手段。与木雕、石雕、牙雕、骨雕、贝雕、根雕、冰雕、漆雕等雕塑艺术不同,瓷雕艺术家在陶瓷坯体上完成形体创作只是第一步,作品还要接受一系列制瓷工艺的检验,经过1300摄氏度以上高温烧制而成。因为陶瓷原料制成特定形体后会随着水分挥发而收缩,而在高温烧制阶段,坯体还会继续收缩。在从“泥”变“瓷”的过程中,作品的体积要整体收缩20%左右,且物理、化学物质都会产生根本的变化。如果造型结构比例不合理,重量分布不均,烧制出的成品就会发生变形。从这方面来说,瓷雕创作的难度是极高的。最近,笔者在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举办的瓷雕特展中见到一件名为《饮水思源》的瓷雕作品,以颇具烟火气的设计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目光。这件作品是一只烟灰缸,属于实用器,高约14厘米,宽约15厘米,以女子井台打水为基本造型。其中的女子身着白色斜襟镶绿边无袖衫、蓝裤红鞋,扎马尾辫,戴红色蝴蝶结,脸庞秀美,体态丰腴,神态闲适。女子手提红色水桶,六边形井栏正面刻着“饮水思源”四字,其余几面有象征“心物合一、无始无终”的盘长结图案。烟缸的搁烟处则巧借了井栏因长期打水而磨出的凹痕,颇为巧妙。

看相关介绍,此件作品由景德镇高级工艺美术师毛龙汲主创。他是上海松江人,1955年毕业于中央美院华东分院雕塑系,曾在景德镇陶瓷学院任教,擅长设计创作瓷雕和实用器皿。他先后设计、创作的《勤俭持家》《长征途中的宣传员》《知识与劳动》等现实题材作品广受好评。这件《饮水思源》的设计创意源自“瑞金沙洲坝红井”的故事。1933年毛主席带领战士和群众在那里挖出一口好井。后来乡亲们在井旁立了一块石碑,上刻“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红井也成了当年党和苏维埃政府关心群众生活,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历史见证。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