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30日 星期三
古石桥上的情与怀 何处可访旧书香 霜的成全 “潮热”朱丽叶 喝酒“过关” 夏征农的左联介绍人
第12版:夜光杯 2021-10-23

喝酒“过关”

周天柱

下乡才两三个月,恰逢黄道吉日。邻居黄大伯家儿子黄毛要办喜事,邀请知青参加。我自幼从不喝酒,此刻端坐婚宴心绪压抑。眼瞅每人面前放着的大海碗,起码可倒满三四两白酒。这还了得?

随着鼓乐声响,黄毛带着漂亮的媳妇来给各位长辈、嘉宾敬酒啦。阿达身为兄长,给另外两个阿弟下达沪语指令:天柱从不喝酒,今朝阿拉三个顶上,拼死也不能给上海知青丢脸。刚讲完,新郎新娘已到面前。黄毛二话不说,双手捧起香喷喷的贵州苞谷酒(即玉米白酒),高喊道:“谢谢上海大哥赏脸,请随意。”说完扬起脖子,张开大嘴,咕噜一声,碗中滴酒不剩。阿达想喝两口蒙混过关,不料敦厚的黄大伯发话:“阿达,你同意随新郎的意喝酒,就必须和他一样把酒喝光。”阿达只得张嘴把酒灌下。这一灌非同小可,人趴在椅子上起不来了。身旁的两个小阿弟聪明,连忙顺水推舟扶他回去休息。

此刻仅剩下我作为知青的惟一代表,再走新郎一家肯定生气。就在这时,黄毛与媳妇手捧酒碗向我走来。“来来来,我和玉芬特来敬小柱子一杯喜酒。”话音才落,新郎倌豪爽地扬起脖子,一口气喝完。怎么办?若婉拒,定伤人心。我二话不说,端起碗,一咕隆就喝了下去,立时博得旁观者们一阵叫好。58度白酒以如闯无人之地的猛烈冲劲直捣脑门,抑制不住的天旋地转。就在这当口,玉芬捧起装满酒的瓷碗,对着我甜甜地说了一句:“小柱子,我也喝了。”新娘敬酒,我不可能不喝。我已做好准备,一喝完,人就倒下。可奇怪,这碗酒下肚,人非但没有倒,刚才折腾的“头脑风暴”反倒神奇般消失了。自我保护措施很简单,喝下大半碗醋,再泡一杯浓茶,竟随即谈笑风生。婚宴上所有宾客见状都惊呆了,我也对自己感到不可思议。

不经意的这次喝酒,大大拉近了我与黄大伯一家的距离。大伯是远近闻名“庄稼一把手”。上海知青参加婚宴开全县先河,使他脸上有光,而我如此豪爽回敬新人喜酒,更给足了黄家面子。从这以后,耕地、插秧、筑水塘等颇具技术含量的农活,黄大伯主动手把手一一传授,从不留一手。黄家做了什么好吃的,玉芬第一时间就给我们送来。

半个月后的一个夜晚,我与黄队长同在抗旱水坝值班。队长冲我竖起大拇指,笑着说:“你们从大上海初来我们穷山沟,我真为你们担心呀?”“担心?”“担心你们过不了第一关。”“第一关?”“很简单,就是喝酒。不要说你们大城市的知青,就是下放的干部,也必须先过这一关。我们庄稼汉不喜欢娇生惯养。泥腿子给你敬酒,说明他敬重你。与贫下中农打成一片,蹲在泥地上,大碗喝酒,大口吃饭,大声说话。能做到这样,才是一家人啊!”

现实的情况明摆在那儿。农活脏累苦,喝酒可解乏。黔岭多阴雨,喝酒能驱寒。划拳猜酒令,大声吼,大碗喝,吼得舒畅,喝得不亦乐乎。这酒,当然得喝啊!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