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30日 星期三
古石桥上的情与怀 何处可访旧书香 霜的成全 “潮热”朱丽叶 喝酒“过关” 夏征农的左联介绍人
第12版:夜光杯 2021-10-23

何处可访旧书香

潘志豪

近日,上海文庙公告,停止对外开放,实施修缮改造。最为书迷倾心的文庙旧书市场也关闭了,叫人顿生依依之情。

大凡中国读书人,都有一个癖好——淘旧书。翻翻旧时达官贵人、文人墨客的日记或笔记,不难看到他们在古旧书肆里流连的身影。“淘书”是我辈俗人的说法,前辈书人则把找书、选书、买书称为“访书”,如黄裳的《姑苏访书记》、姜德明的《沪上访书记》等。因此,藏书名家韦泱先生对这“访”字最为心仪,说这个“访”字,“可以看出读书人微妙而温存的情愫。读书人对书籍的热爱与尊敬,悄无声息地跃然纸上。”妙哉斯言!

在下虽忝列读书人,但逛古旧书肆的历史却可说是“老太太的被子——盖有年矣”。尤其对文庙书市,简直一往情深,有段时间几乎每周日都要来过一下淘书瘾,即使空手而返,也有心满意足之感。寒斋的藏书小一半就都来自文庙书市。

说一句不怕你见笑的话,我不太进古旧书店,因为那里的老板和店员几乎个个都是精于书道的“人精”,在他们手中极少有漏网之鱼。我最喜欢的还是文庙那种杂乱无章的旧书地摊,倒不是那里有着率性随意的野趣,更要紧的是摊主大多不是内行,缺少自信,开价较低,往往容易“捡漏”。多年前,我在文庙书市右边的一个摊位,看到一本1934年出版的《灵凤小说集》,品相甚好。摊主是个安徽人,开价极低:“10元。”我怀疑自己听错了,再问一句:“几钿?”他以为我想还价,忿忿不平地数落我:“这么便宜还要还价,你们这些读书人也太……”我赶紧丢下10元拿书走人。后来我多次在他的摊上以低价买走1947年出版落华生(许地山)的《缀网劳蛛》、1945年出版鲁迅的《彷徨》、1947年出版的《鲁彦杰作集》等书。我非常好奇他的这些民国旧书究竟是从哪里弄来的。不料,后来几次书市,他都没有出现,我问旁边的摊主,说他不做旧书生意了。就这样,他和他的书摊仿佛蒸发了一般,令我怅然若失。

萧乾先生在《北京城杂记》中写道:“我最怀念的,当然是旧书摊了。隆福寺、琉璃厂——特别是年下的厂甸。”并盼望有一天北京能有这样的旧书摊,来让那些“知识分子互通有无”。确实,爱书之人,性情旷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因此,书迷之间容易结成书友,不仅交流心得,还能“互通有无”,文庙书市实在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平台。

可惜,偌大上海滩的古旧书肆本来就寥若晨星,现在,文庙书肆也已关闭,真叫人发出“何处可访旧书香”的感慨了。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