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02日 星期日
神秘的单位  特殊的任务
第21版:军界瞭望 2021-11-25

神秘的单位 特殊的任务

从潜艇海底撞山看美海军第5开发中队

海狼级“老三”“卡特”号服役

“康涅狄格”号核潜艇侧视图

“康涅狄格”号出航

外界关注的美国海军核潜艇“康涅狄格”号在南海撞山事件,不仅暴露了美军在中国周边秘密行动的“冰山一角”,也让它所在的第5开发中队引起人们的好奇。

“开发”二字有深意

美国海军现有3型66艘核潜艇,隶属14个中队,而包括“康涅狄格”号在内的全部3艘海狼级核潜艇都隶属“第5开发中队”,驻地在美国西海岸华盛顿州的基特萨普基地。

第5中队名字里多出来的“开发”(Development)一词,当然不是指经济开发,而是负责美国海军水下部队的新技术验证和新战术开发,深层次的意思是代表着精英部队,就像当年击毙本·拉丹的美军海豹6队的正式名称正是“海军特战开发小组”。该中队除下辖3艘海狼级核潜艇外,还有5个专业分队,即无人潜航器第1中队、海底研究发展分遣队、专业潜水研究分队、“人鱼海神”和“波塞冬”分遣队。这都是别的潜艇中队所没有的,从名称上就知道其高度的专业性和前瞻性,自然其行动也就高度保密了。

“冷战惯偷”很嚣张

1967年,美国海军作战部长授权成立潜艇第1开发小组,掌管全军深潜事务,这就是第5中队的前身。当时,小组承担了风险度最高的潜艇救援任务,在加州圣迭戈的北岛航空站部署有深潜救援队(DSU),拥有美军仅有的两艘深潜救援载具“神秘”号(DSRV1)和“阿瓦隆”号(DSRV2),其中一艘始终处于待命状态,随时驰援在任何海区出事的美国潜艇。这些救援载具连同200吨保障装备、人员,能由一架C-5“银河”巨型运输机空运到世界各地。后来,升格的第5中队在维持救援能力之余,把更多精力放到深海搜索、回收及科学研究上,这主要靠两艘特殊潜艇——深潜研究潜艇“海豚”号和侦察核潜艇“帕奇”号,前者是美军保留的最后一艘常规柴电动力潜艇,负责验证最先进的声呐等设备,后者则直接拿一艘鲟鱼级攻击核潜艇来改造(1976年),硬生生把艇体加长30米,加装大量信号侦察天线和导航装置,外加供蛙人和潜航器水下秘密进出的“月池”和挖掘海底电缆的专用器材,专门从事海底电缆窃听。

到了1970年,美军唯一拿液态金属钠当反应堆冷却剂的核潜艇SSN-575编入第5中队,执行核动力测试任务,1971年又送回船坞改造,艇体上加塞了十多米的“特殊项目平台”,里面装满了情报搜集设备、可变深声呐、无人潜航器释放器以及甚至能在海床上“站立”的“起落架”,显见其摆明要到大洋深处搞“刺探”,但据说它屡立奇功,为此荣获一大堆海军的“杰出E”奖励,从此第5中队更加一发而不可收。

目前,曝光的第5中队任务中,最著名的莫过于1978-1979年间窃听苏联鄂霍次克海底军用电缆的“常青藤行动”和巴伦支海底打捞苏联洲际导弹试验碎片。除此之外,与中国有关的,则是该中队在1996年出动“帕奇”号到台湾海峡北口活动,企图打捞解放军演习中发射的东风-15导弹弹体等。

1993年起,第5中队还装备了海军遥控深潜器(ATV),能在6100米的深海使用,执行各种军事勘测、打捞、侦察任务。

“卡特”的“7号任务”

进入21世纪,集“三千宠爱”的第5中队把全部3艘昂贵的海狼级核潜艇揽入怀中,其中就包括“康涅狄格”号。奇特的是,这3艘“海狼姐妹艇”有高下之分,其中最先进的是海狼级三号艇“卡特”号,它在2001年刚交付海军就被拉回造船厂改造,原因是美军改主意了,宁可追加8亿美元,也要把它变成“水下超级间谍”,结果拖到2005年才重披战袍。具体而言,“卡特”号比姊妹艇多出一个33米长、重达2500吨的舱段,学名叫“多任务平台”(MMP),美军对其细节讳莫如深,只是通过曾在该艇服役的老兵透露,那里面配备了无人潜航器、特种声呐、信号捕捉器以及蛙人施放通道等,执行侦察、深海打捞、特战等任务,可允许受过专门训练的团队借助专业设备,找到并挖掘海底光缆,或在光缆上安装监听设备。此外,“卡特”号还在艇体前后段各增加一套精密推进器,确保能在海底精确移动和定位。

2013年,“卡特”号获得“美国总统单位嘉奖”,这是美国海军等级第二高的奖项,平时很难得到。嘉奖令里,只笼统说该艇在“7号任务”中完成“与美国国家安全至关重要、极其困难和危险的独立任务……全体官兵克服了许多障碍,安全地执行这些要求高且复杂的任务,没有发生任何事故。”越是语焉不详、奖项越高,就越耐人寻味,要知道,“卡特”号所受领的“7号任务”是由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委托,后者干的什么勾当,熟悉“斯诺登档案”的朋友心知肚明。

从北极到亚太

与“卡特”号相比,姊妹艇“海狼”号和“康涅狄格”号同样“行色匆匆”。

在因南海撞山而“无奈”曝光前,“康涅狄格”号被媒体提及的主要场合是在ICEX北极演习里。厚厚的北极冰盖下,一直是美俄潜艇较量的前沿,一方面这里是俄战略导弹核潜艇最常用的巡航区域,美军核潜艇若能控制这里,就能直接狙杀;另一方面,美国核潜艇若由此发射导弹,可以最短的射程打到俄首都莫斯科。正因为如此,1958年起,美军累计举行了26次ICEX演习,即便不举行演习的年份里,美军都要在北极冰盖建立临时科考站,同时搭配两三艘核潜艇在附近游弋,除了勘测冰下航线,搜集数据,就是演练突破近一米厚冰盖的战术动作,检验装备和人员对极地水下战的适应能力。像“康涅狄格”号就刚刚参加过ICEX-2020演习,凭借用HY-100高屈服力钢打造的外壳和强化的指挥塔围壳,它对北极环境十分适应。

近年来,随着美军把更多精力放到亚太,第5中队在这片水域的活动愈加频繁,扮演着“影武者”角色。以他们装备的海狼级为例,该艇安静性好,与美国海军数量最多的洛杉矶级核潜艇相比安静10倍,哪怕关闭主循环泵,海狼级也能保持超过20节的安静航速,很适合潜入对手近海,近距离跟踪和搜集对方水面舰艇、潜艇水声情报,为自己的水下兵器数据库做准备。更重要的是,海狼级潜深超过800米,也适合在广阔的南海区域开展水下测绘活动,这一点比采用HY-80钢、潜深400米的洛杉矶级和弗吉尼亚级核潜艇优越得多。

海狼级拥有8个650毫米鱼雷发射管,与洛杉矶级、弗吉尼亚级的4个533毫米鱼雷发射管相比不仅数量多,而且口径大,适合搭载更大的水下潜航器,是验证目前美军“有人+无人分布式水下战”的最佳平台。这也是海狼级频繁在亚太活动的原因之一吧。

综上所述,“康涅狄格”号的背后,其实是美国海军第5中队几十年如一日的水下新技术、新战术探索和间谍特种任务,不得不防啊。

默虹 朱京斌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