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会市委委员杭迎伟、陆晓栋、谢坚钢、曹立强(从左至右)畅所欲言 首席记者 刘歆 摄
以史为鉴,开拓创新。
昨天,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十二次全体会议在世博中心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上海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决定》《关于召开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的决议》。会上,“上海答卷”这个词被频频提及。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作为重要的口岸城市和对外开放门户,上海多次高效打赢疫情阻击战。11月1日至2日,因确诊病例曾经来访,上海迪士尼乐园紧急闭园,3日便恢复运营。11月25日,上海通报新增3例本土确诊病例,因为流调抓住了“黄金24小时”,仅3天疫情就进入扫尾期。快速响应、精准防控的上海经验屡次被点赞,背后显示出这座超大城市的治理现代化水平走在前列。
“上海答卷不是喊出来的,是干出来的!”全会上,一位与会者发出感慨,引发共鸣。事实上,不止疫情防控,在深化改革开放、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上海的做法都可圈可点,贡献了不少成功经验。未来,面对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的严峻形势,面对“十四五”开局起步的繁重任务,上海如何交出新赶考之路的“高分答卷”?十一届市委十二次全会给出了答案。
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
浦东开发开放30多年来,创造了诸多“全国第一”,率先制定并实施负面清单、单一窗口、事中事后监管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发展治理举措,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经验。成功的秘诀是什么?“这些成绩是浦东人脚踏实地干出来的一件件具体成果。但放在百年党史中看,是中国共产党在不断深化理论创新、制度创新过程中,探索中国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和奋斗缩影。”市委委员杭迎伟说。
十一届市委十二次全会工作报告第一部分就谈到了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指出必须始终坚持以落实国家战略为牵引,坚定不移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要举全市之力打造浦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对浦东而言是一次新的机遇和挑战,更是一份艰巨的历史使命。从大历史观审视当前的具体工作,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内涵,更好地担起‘引领区’3个字的千钧之重。”杭迎伟表示,迈入新时代,浦东要增强使命担当,加快推进引领区建设,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十一届市委十二次全会工作报告中指出,上海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重要论述的首次提出地,必须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加大实践探索,创新实现形式,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地方生动实践中焕发出蓬勃生机,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作出上海贡献。
如何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搭建听民意聚民智的“直通车”?市委委员陆晓栋认为,要推动基层立法联系点等功能拓展到立法和法规实施的全过程,包括立法项目的确定等都要扩大公众参与,整个立法过程的程序、审议、调研、论证等都要听取基层意见。要不断拓展创新立法的形式,除了广泛征求社会意见,立法的公众参与形式还可以更广一些。
“今年通过的几部法规,包括‘一江一河’、城市更新、数据条例等,都引发了企业市民的热烈讨论,大家参与热情很高。”陆晓栋建议,在法规通过后的实施过程中,也要发挥基层立法点的作用,做好“最后一公里”的充分普法,把好法用在“刀刃”上。
此外,他还提到,上海要打好浦东这张王牌,要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浦东新区法规授权决定,为引领区提供高质量的法治保障。“今年已经出台了5部浦东法规,主要围绕营商环境问题,接下去将主要围绕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为产业的创新引领从立法上给予保障。预计全年将形成6项浦东新区法规、两项上海条例的浦东专章和一项管理措施。”陆晓栋说。
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杨浦滨江考察时,对上海的城市发展深情寄语。两年来,上海将这一重要理念融入思想、付诸行动,一幅新时代“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新画卷,呈现在世界面前。
十一届市委十二次全会工作报告中指出,必须自觉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努力让人民生活更有品质、更有尊严、更加幸福。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青年人是上海的未来和希望。‘十四五’期间,上海将建设筹措、新增租赁式住房47万套,到‘十四五’期末要形成60万套间左右的规模。今明两年,将加快建设,计划完成筹储总量的50%左右。”市委委员姚凯介绍,保障性租赁住房不设收入线,也不限户籍,在租金设置方面,考虑到青年人可承受范围,是同地段、同品质市场性租赁房的9折以下,且保证年租金的涨幅控制在5%以内,以满足青年人的住房需求。
“我们希望上海这个城市能够有温度,更包容。”姚凯表示,市住建委将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把更多优质的公共空间开放给广大市民群众。比如,在“一江一河”建设过程中,黄浦江的公共空间将进一步南延北拓,做得更精致,更有温度,更加体现上海的精神品格和文化品质。
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上海将走好新赶考之路,交出“高分答卷”,奋力创造新奇迹、展现新气象。本报记者 杨欢 首席记者 宋宁华